【中国阀门网】
王金法 王存让
在胜利孤东、桩西,逶迤的海堤阻拦了大海的咆哮,当你为竖立在万顷碧波中的钻塔而赞叹时,为从海底涌出的滚滚油流而欢呼时,为那像入海蛟龙一样伸向大海深处的条条进海路骄傲时,你可曾想到它的建设者——胜利油田胜建集团。他们长年海边走,浪里钻,住板房,听海浪,为保油上产,用血和汗把答卷写在了大海上,铸造了开启滩海龙宫的“钥匙”。
队伍在海上砥砺
海上修路,前无古人。胜建人从上世纪80年代修建的第一条进海路--桩-11井开始,就拉开了与大海较量的帷幕。筑海堤,赶海造陆,修进海路,向龙宫要宝。他们踏着大王北抗击“92风暴潮”为油而献身的英烈的足迹,为保油上产而前赴后继。
只要听说大风,职工的家人个个提心吊胆,心惊胆战地在黑夜中等待天明。妻子担心丈夫,母亲牵挂儿子,孩子……
而施工职工只担心工程安危。2005年第9号台风“麦莎”袭击垦12工地,8到10级的大风,4米多高的海浪,倾盆般的大雨,生活点、施工现场因停电而昏天黑地,项目部平房的整个屋顶被吹走。险情就是命令,项目部领导带领职工迅速调动大型发电机5台、30多台自卸车,2台吊车,1辆推土机,2台挖掘机,全力以赴抗击第9号台风“麦莎”的袭击,把可预见的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并很快恢复了生产运行。去年7月31日下午,一场大风暴雨,再次光临垦12工地。不一会地面就有了10厘米的积水,刚刚插打的管桩承台和地下管线沟槽受到严重威胁。项目部人员冒雨抢险,用早准备好的沙土袋,对工程周围的挡水墙进行加高加固,对沿线排水口进行疏通,加快排水速度。暴雨紧一阵、慢一阵,历时3个多小时,项目部人员就在现场盯了3个多小时。甲方业主、海检以及胜利监理禁不住称赞:“胜建集团果然是支过硬的队伍,以前听说过,现在是亲眼目睹了胜建人与大自然搏斗的真实场景,像这样的队伍放到任何地方我们都放心。”
智慧在海上闪光
俗话说:三月三、九月九,神仙不敢海边走。涨潮遍地水,退潮一片泥,在海里修路谈何容易。然而,经验丰富的胜建人却有着自己的高招。
在长1. 8公里,水深4. 5米的垦东22进海路施工现场,记者看到了这样的场景:一艘驳船装满了石头,在船尾有一台挖掘机高扬巨臂,一左一右地把驳船划向大海的深处。项目经理张强告诉记者:在这样的深水区修路在全国纯属首创,好多办法都是在干的过程中想出来的。岸边水浅,用机动船容易搁浅,我们就想出了用挖掘机划船的土法子,还真管用。挖掘机自己装上石头,划进去自己卸。原来修进海路是用抛石填海的办法,既费时又费工。修桩317进海路时就创出了钢筋混凝土带肋插板桩新工艺,根据水深预制5至8米不同规格的板桩,根据地质情况分别采用重力法和高压水插法施工,板板连体,施工方便,效果好。插板用的船原来是用锚固定,在浅水可以,到了深水处下面有暗流,船乱晃荡,为了保证施工,就在船舷上改制了四棵铆桩,工作时,用挖掘机压下去,作业后再提起来,既保险又安全。创出了海上施工的新路子。
业绩在海上展现
20多年过去,胜建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先后完成了垦22、桩106、桩47等十几项海上工程,累计修建了37条进海路,计42公里,268个井台,打了400多口井,生产原油160多万吨。2005年8月开工的垦12进海路及3个人工岛修筑,又一次落在了胜建人的肩上。历经20多年海上洗礼的胜建人,再一次挑起了与大海较量的重担。垦12进海路长5. 05公里,3个人工岛共计22800平方米。驻地方圆几十公里荒无人烟,吃水要到20多公里以外的采油队去拉。
艰苦的生活条件,恶劣的施工环境,胜建人已经习以为常。他们只有一个信念,早日完工早出油。工程用石料40多万吨,他们组织大小船只30多艘,车辆100多台,水路陆路两栖运料。根据潮汐变化,他们采取了 24小时倒班作业的方式,潮长人退,潮退人上,兄弟油田三年干不完的活,他们仅用了8个月,就把垦12一号人工岛交付甲方。已经打井29口井,日产原油几百吨。
20年闯海,成绩斐然。承建施工的桩47进海路取得了“浅海建筑墙体”等五项国家专利。修筑的垦东22进海路和“人工岛”为国内首创。《滩海斜坡式砂石人工岛结构设计与施工设计规范》被原石油部颁布为行业标准。
(来源:中国石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