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阀门网】中国石化新闻网讯(彭展 谭雄峰)6月30日上午10时,巴陵石化供排水事业部新建成的2万吨事故池,将上游污水直接切换进水,水体防控项目全流程打通。至此,该公司水体污染重大环境安全隐患治理项目建成投用。
总投资为7248万元人民币的这一隐患治理项目,是中国石化为落实长江、黄河沿岸企业水体污染风险防控措施而实施的首批建设项目之一。该项目实施后,巴陵石化公司水体污染重大环境安全治理水平跨上一个新台阶,防止突发性事故造成危险化学品对长江水体污染的能力明显提高,中和车间整体搬迁到生化车间后,可减少对周边区域的环境污染,使生产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条件得到改进,具有良好的环境安全效益和社会效益。
巴陵石化公司北临长江12公里,南靠洞庭湖。近年来,随着装置规模的扩大,该公司污水处理系统亟待升级改造。同时,建成投用的30多年的中和车间污水池散发的臭气,影响人口密集的周边的居民生活。彻底根治这一安全环保隐患,引起集团公司的高度重视。
经总部批准实施的该项防控项目,其主要工程内容是,按照装置功能及污水走向划分10个污水区域,设立区域性明、暗沟隔离和切换设施,增大区域污水管线,新建3座总有效容积为7320立方米的事故池;在现有污水系统的基础上,新建4条污水输送管道,在污水管中段区域新建有效容积为2800立方米的事故池一座,在污水生化处理装置区域新建有效容积为2万立方米的事故污水调节池一座,加大明沟回收设施能力建设;完善各生产装置、储罐和废水排放的防污染系统,整改围堰、防火堤、暗沟及污水转输等设施。正常状态下,2万吨事故池一半处于备用状态,另一半处于运行状态,上游来水在运行的事故池中进行混合、调节、沉淀等一级处理,加大生化车间明沟回收设施能力。这样既可避免装置的闲置,还能增强事业部污水中和处理能力。在突发事故状态下,通过分区域、分级调控,可将事故影响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并启用事故池备份,作为防控的最后一道防线,有效将危化品拦截在公司生产区域,防止危险化学品串入明沟系统,确保不发生水体污染事故。
(来源:中国石化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