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与国外差距拉大 中国何时能成机床行业强国?

与国外差距拉大 中国何时能成机床行业强国?

      2012/8/14 10:35:53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24

中国阀门网

  面对2012年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我国机床行业仍保持增长形势,并成为国际上的机床制造第一大国。但是,我国仍然是全球机床第一进口大国,我国的高档机床还主要是以进口为主。华夏模具网表示,我们虽然具有很好的产业链,但是缺乏精益求精的高档机床产品。在此,不仅让人感慨,中国机床行业快速发展了近十年了,那么我们的"机床强国"之梦是否已经实现了呢?
  
  差距不是缩小反而扩大?
  
  在针对机床行业发起的"你认为国产机床与国外机床的差距是加大了还是缩小了?"的调查中,认为有不同程度缩小的受访者所占的比例近70%。其中,认为"差距缩小了不少"的受访者占17.5%,认为"差距缩小了一些"的占50%。这表明国产机床经过近十年的努力,的确与国外产品缩小了差距,这一点已经得到行业人士的共识。但是,还有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作为"机床大国"的中国,并没有缩小与国外先进同行的差距。华夏模具网表示,尽管在这次调查中持类似看法的人只是少数,但这种观点在某些细分行业和产品领域,却不乏数据支持与实例论证。
  
  从2000年以来,中国机床工具产品进出口贸易逆差逐年增大。缩小逆差,扩大国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是振兴机床乃至装备行业的一个必然过程。但是,在一次展会上,一位供职国外数控系统公司的人士就对华夏模具网表示,以他多年从事数控系统销售及对这个细分行业的了解,他个人认为现在国产数控系统与国外的差距,不是缩小了,而是越来越大了。
  
  国内外机床产品,差距在哪儿?
  
  在调查中显示,中外机床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加工精度(25.2%)、可靠性(18.8%)、机床内部电、气、控等配置(16.5%)。这一调查结果基本和业内专家们的看法相吻合,他们在多年前就反复强调中外产品的差距主要来自于产品本身,并列举了以上这些要素,同时呼吁国内企业提高产品的这些参数,以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除此之外,对于具体的执行,主要集中在以下三项:"验收手段应该更加严格"(38.0%),"申报程序应该更加简化"(29.8%),"申报的信息应该更加公开化"(28.7%)。华夏模具网指出,专项的开展,实际上是国家、地方、企业三方联合的一个投资,其中国家和地方所占的比例要更大一些。既然是投资项目,就需要有相应的投资效益。华夏模具网认为,专项的验收,就是论证投资效益的一个过程,其结果公正与否,关乎对投资者的责任、项目的正常开展,以及行业的进一步发展。而在"十二五"机床行业发展规划中,一个主要目标就是推进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的产业化进程。
  
  国产功能部件如何缩小差距?
  
  2009年国家启动了16个科技重大专项,"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名列其中。在该科技重大专项中,明确提出要重点发展7项数控系统、17项功能部件及关键部件。并将此与重点开发的8大类57种主机产品并列,足见专项对功能部件行业的重视。
  
  功能部件、数控系统是目前机床行业产业结构的两大"短板",华夏模具网表示。我国数控系统在应用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尽管如此,一些主机厂还是表示,国产系统也不错,但是稳定性还是有待提高。同时,在国内一些主流主机厂的数控系统以及功能部件购置名单中,我们看到的多为西门子、发那科的身影。
  
  一方面是客户对国产系统和功能部件的犹豫态度,另一方面是国外同行对中国市场的随时跟进。这家国内磨床企业属于后来崛起的新军,整机性价比较高。当问及博世力士乐公司为何会与这家磨床企业合作时,该公司负责人表示,这是他们新近在中国市场推出的一款专门用于磨床的经济型数控系统。华夏模具网表示,由此看来,在中国企业为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努力之际,外资企业则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中国市场的拓展。
  
  虽然我国机床行业规模位居世界第一,但是综合来讲,我们还具有很大的差距,还有很长的距离需要我们一步一步赶上去,要成就制造强国,我国就必须继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继续自主创新。华夏模具网表示,随着各种政策也极大的鼓励着机床企业的发展,鼓励在危机中不断寻求发展,给我国数控机床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缩小差距,也许是我们展望未来机床行业发展路径的一个方向。到那时,中国"机床强国"之梦必会实现!


 

(来源:华夏模具网)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