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我国成为机床制造强国受限于四大瓶颈

我国成为机床制造强国受限于四大瓶颈

      2012/8/14 10:35:48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105

中国阀门网

  虽然我国机床制造业规模位居世界第一,但也是全球第一进口大国,我国的高档机床还主要是以进口为主。我们虽然具有很好的产业链,但是缺乏精益求精的高档机床产品。那么,我国数控机床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到底有多大差距?这个问题没有确切的答案。华夏模具网总结了近几年我国机床行业发展的现状,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机床技术更新周期慢
  
  我国成为国际第一机床制造大国并不意味着我国的机床技术跃居国际第一位,虽然我国机床业规模位居世界第一。但是综合来讲,大量高可靠性、大规格、高刚度的数控机床,仍然依靠进口才能满足需求。那么,我国机床技术与国外的差距究竟是在什么方面?是水平、精度、功能、刚性还是可靠性问题?
  
  中国造不了高精度机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中国制造业,工艺远比制造难度要大的多,如钛合金焊接技术,大型弹射器的气密技术等等。华夏模具网举例说明,一般国产的机床可以使用4-5年,但是要年年校正,用激光校正仪,还有就是精度和容错性比较差,故障处理更是跟不上。还有在航空业使用的机床上有很多设备是专用机床,一般数控机床的精度在0.05mm到0.001mm之间,但是远不能满足高精度零件的加工,只能加工一些中高精度要求的产品。
  
  如今,更为先机的虚拟机床、快速成型技术、纳米机器这些新技术的出现已经打开了机器制造业新的大门,遗憾的是由于我国电子工业、材料技术的落后。所以,从某个角度看,我们的机床和国外的机床差距还在加大。
  
  国家政策支持力度
  
  没有这个精力去设计生产高水平的机床,这样下来,除非是大规模企业,小企业根本负担不起这样的开支和时间。以前,国家也不足够重视,所以高精度的机床一直没有太大的进展。不过现在机械工业作为国家工业的基石已经成为最薄弱的一环,各方面已经开始不断重视机械工业的发展。
  
  据华夏模具网了解,近两年,国家对行业的支持力度大,很多企业也在专项的实施中深受其益。国家的支持是不是行业发展的全部,行业发展的路径能否更加多元化?如果能够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也许能在更大程度上促进行业的发展,同时有助于缩小与国外先进同行的差距。
  
  机床技术人才匮乏
  
  制造业与其他行业一样,机床行业的竞争也就是人才的竞争。中国制造不出高档机床的原因主要还是缺乏工人和一般的企业培养不了高技能人才。举个简单的例子,培养八级钳工耗资就不是个小数字,而且时间也很长。据华夏模具网了解,培养出一个高水平工人,没有5-8年的时间根本办不到,再换一个角度,即使培养出了高水平的工人,如果企业制度不能提供优越的条件,也留不住这样的人才。这就造成了很多工厂不愿意在资金去培养优秀工人。
  
  总之,中国缺的不只是技术工人,更缺的是工艺师。可以说,中国机床严重缺少各方面专家、人才,许多关键性技术(如刚性、热变形、振动、噪音、精度补偿等)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还有就是材料、模具、数控的人才缺乏,没有这方面足够的人才,中国的机床产业要赶上国外先进水平又谈何容易!
  
  对机床特点与发展规律的认识
  
  机床工业对机床的特点与发展规律认识不足够清楚,不仔细研究国情和实际需求,盲目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而不去认真打好技术基础,因此常沾沾自喜于个别产品的开发,而整个主机及配套件的科研、设计、制造和供应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对国情缺乏深入分析,就想当然地要盲目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华夏模具网认为,虽然我们利用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合作生产了许多一、二流先进机床产品,但没有解决好内因这个根本问题,因此,虽可能兴旺于一时,但不能持久。
  
  现在的中国已经是当之无愧的机床大国。但是,也正如以上我们分析的那样,中国的机床行业是"大而不强"。所以,我们要认清楚这种差距,还有很长的距离需要我们一步一步赶上去,要成就机床制造强国,我国就必须继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继续自主创新。


 

(来源:华夏模具网)

热门关键词:我国 机床制造 强国受限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