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市场评测 > 向业内品牌五金企业看齐 摒弃恶性竞争

向业内品牌五金企业看齐 摒弃恶性竞争

      2012/5/23 22:05:49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28

中国阀门网

内容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五金机电行业也迎来了发展新机遇。但是由于行业门槛低、投资要求不高,所以导致了家庭作坊式的企业遍地开花,从而引发了品牌间的无序竞争。面对严峻的情势,五金企业要想长期发展必须选择自救,必定要注重自身发展,推进企业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加快产品结构升级和转型。
  
  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企业间互相压价,薄利多销成了唯一手段。分析人士罗百辉表示,恶性竞争致使企业的销售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五金企业和经销商实际上已经进入了微利时代。2011年,原材料不断涨价,工人工资涨幅超过CPI,丧失了成本优势的中小型企业开始叫苦不迭。
  
  据某品牌卫浴销售经理介绍,生产一个水龙头产品最大的成本是原材料的成本,占整个生产成本的70%以上,按照内销毛利润率30%计算,则一款水龙头的成本价大概就是200元。但是厂家出厂的水龙头产品价格要比他们的价格低20%左右,成本价大概是135元。价格压低,产品自然存在偷工减料现象。而以紧固件为传统优势产业的海盐,如今已拥有标准紧固件及相关企业1500多家,由于企业相互竞争激烈,导致产品价格过低,曾多次被欧盟提起倾销调查。海盐紧固件同业商会副会长徐德仁认为,如果一个公司自行压价,虽然能得到大量订单,但会使其他公司蒙受损失,甚至影响整个海盐紧固件产业利益。行业的恶性竞争,很有可能带坏整个行业的风气,最终受伤的不仅仅是企业本身,还有广大的消费者,那么,企业该如何谋求出路突围制胜呢?罗百辉认为,五金行业亟待规范和洗牌,如无标准,五金行业的发展将会异常艰难,因此加大创新力度和发展品牌最为关键。
  
  在目前的五金市场,没有打造自己的"品牌",企业的商品力就很弱,基本没有竞争实力,更不会有企业所梦寐以求的附加值--高额利润。中国五金行业因进入门槛低,家庭作坊式企业遍地开花。它们的设备、技术、人才都比较低端,缺乏品牌力。有业内企业主认为:我们是小企业,没什么可以创新的,无法做得很高端、很环保,要树立品牌更难。
  
  对此罗百辉认为,五金企业要迎难而上,要向业内品牌企业看齐。随着近年来五金产业恶性竞争的加剧,企业的品牌意识开始觉醒,逐渐认识到了品牌对于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企业把品牌塑造纳入了战略规划,起步较晚的五金企业尤其重视,他们通过网络营销、活动宣传、明星代言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当然,这一系列的措施,也让他们赢得了消费者的关注,在五金业崭露头角。不过,要从一个世界制造大国变成品牌大国有一段艰难漫长的道路要走,只有找准制约中国五金行业品牌发展的瓶颈和突破口,才能提高竞争力。我国五金企业现在要做的就是,适应高端产业需求,拿出过硬的产品来,赢得市场占有率。也就是说,我国五金企业要在终端市场上胜出必须树立自己的品牌。关键词:创新伴随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五金制造业用以在国际市场中取胜的法宝--劳动力优势、价格优势将会遇到越来越多来自第三世界国家竞争者,而日益飙升的能源价格以及劳动力的成本上涨、人民币升值、电力紧缺等压力,传统的五金制品加工型企业正在经历产品升级和结构调整的"阵痛"。
  
  面对严峻的情势,五金企业要想长期发展必须选择自救,必定要注重自身发展,推进企业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加快产品结构升级和转型。
  
  而快速发展的最有效手段就是提高五金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加快企业的技术创新,实现产业升级、技术升级。罗百辉建议,五金企业要广纳人才,加强对五金行业所需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力度,合理地自筹资金,把有限的资金用于新产品开发,对关系到核心能力培育的技术、技能、关键设备等要加大投资力度。另外,五金企业应加强生产的工艺创新,提高生产工艺水平,打开制约企业产品创新能力和企业技术水平的"瓶颈",及时将新的技术应用于企业的现有设备,延长其技术寿命,提高其效能,在生产源头确保产品质量。

 

(来源:互联网)

热门关键词:业内品牌 五金企业 恶性竞争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