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市场评测 > 五金行业规划和提升的五大转变解析

五金行业规划和提升的五大转变解析

      2012/5/23 22:04:52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61

中国阀门网

内容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内橱柜、卫浴五金行业的蓬勃发展,大部分企业开始关注广阔的国内市场。2010年我国五金行业虽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十二五规划对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提出产业向低碳环保转型,产业转型的核心是提升,是从现有状况向更高层次的产业模式迈进。
  
  目前,出口转内销成为企业战略发展的重点。据海关统计,2010年我国五金全行业进出口总额达到749.23亿美元,同比增幅达30.1%。其中出口总额为575.1亿美元,同比增幅达31.4%;进口总额为174.12亿美元,同比增幅26%。在发展的低谷中,协会引导全行业调整策略,加快转型和结构调整,由出口为主转为内贸外贸并举、国内外市场并重的两条腿走路,持续开拓国内市场。而这种积极的带动作用成效显着,引发了五金行业的全面反弹,尤其在内销上呈现出爆炸性增长,实现了全行业27%的高速增长。
  
  据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负责人罗百辉观察,近一段时间,国内橱柜、卫浴五金行业蓬勃发展,大部分企业开始关注广阔的国内市场的大趋势,出口转内销成为企业战略发展的重点。
  
  十二五期间五金行业规划和提升的主要方向和工作重点,包括五大转变:
  
  第一是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改变原来行业小、多、弱、散的现状,提升产品加工能力,提升制造设备、工艺水平,创建品牌,走一条集约化发展之路。在过去15年的发展过程中,五金行业走的基本是粗放型发展之路,高污染、低水平、重复劳动、低档产品过剩、高档产品不足等弊端一直存在,这不仅造成了对资源的浪费、环境的破坏,也制约了自身的发展。如今,这种增长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核心在于,提升产品加工能力和质量水平,走自主创新、自主品牌发展之路。提升品质、自主创新能力和创建自己的品牌、渠道已成为当务之急,从粗放转向集约型迫在眉睫。
  
  第二是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可以把现代的电子、IT等技术引入行业。在2010中国国际五金展上揭晓的水龙头工业设计大赛,就是五金协会从工业设计入手,为增加产品技术含量、附加值而对全行业做出的示范和引导。五金行业品种繁多,各有特色,走技术密集型路子,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第三是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目前行业中产品同质化、低水平重复劳动的现状还没有得到改善,要实现从生产大国向生产强国的转变,必须克服目前低档产品过多,高档产品不足的现状。2010年建筑五金的进口额为49.9亿美元,同比增长近30%。可见,折合300多亿元人民币的市场,都已被国外品牌所占据。
  
  第四是低成本、低价格向高附加值、高利润率转变。目前建筑五金行业依然存在同行之间低价竞争、搅乱行业的现状,这种竞争方式完全是一种对行业的戕害,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正面的例子是油烟机行业,到现在为止没有进行过价格战。
  
  建筑五金行业要增加自身品牌内涵,创建和推动销售渠道,要在品牌推广、市场硬件方面多做努力。目前国内的市场已经非常成熟,消费者的素质和品位也已经提高,因此扎根国内市场,尤其是高端市场,就能够把握主动权,就不怕国际市场危机的影响。
  
  目前生产成本、生活成本、社会成本都在增加,产品价格也面临很大压力,如何调整需要企业细致筹划。
  
  第五是以出口OEM为主转到以自主品牌为主。重视国内市场并不是放弃国际市场,两条腿走路是指国内外市场并重、并行。但是作为行业的重点骨干企业,想做百年老店的企业,OEM可以休止了。OEM永远都是接单、生产、交货三点一线,对于国内的市场、标准、走向一无所知,这种完全依附于对方的产业模式实际上非常危险、被动,一旦客户发生变化,企业很有可能陷入危机。因此,想要持续提升产品、企业,长远发展,就一定要掌握品牌的主动权,走出一条坚实的自主品牌之路。

 

(来源:互联网)

热门关键词:五金行业 规划 提升 五大转变 解析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