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开发老油田的缝内转向压裂技术

开发老油田的缝内转向压裂技术

      2006/11/9 0:00:01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182

中国阀门网】低渗透老油田的开发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如何提高低渗透油田重复压裂效果,达到既能疏通原有人工主裂缝基础上形成新的支裂缝,又能沟通注水驱油形成的“死油区”,成为解决长期困扰低渗透油田开发必须解决的技术瓶颈。
  
  我国低渗透油田长庆安塞油田,1988年投入开发的主力油层长6,天然裂缝相对发育,油层非均质性强,属于典型的低渗、低压、低产油田,油井无自然产能,必须压裂投产。
  
  受低渗透因素影响,该油田开发动态特征总体表现为投产初期产量递减迅速,注入水方向性推进明显,易形成水线,水线侧向油井注水见效程度差,部分区块长期不见效,油井处于低产低效状态,甚至存在“死油区”。相反,位于水线以上的油井注水见效快,但容易造成高含水甚至水淹。油田开发平面矛盾突出。
  
  经分析认为,早期重复压裂工艺目标以原裂缝二次充填和延伸为主,不能充分挖潜油井“死油区”储量。为从根本上解决低渗透油田开发平面矛盾,研究人员由低渗透储层的压裂地质和开发特征入手,经过裂缝成因研究、压裂工艺优化设计、重复压裂工艺配套,在施工现场凭借裂缝监测确认开发研究的重复压裂工艺可以形成新的裂缝。在大规模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工艺优化配套,建立了以缝内转向压裂工艺为主导的低渗透重复压裂新模式。它有效地在疏通原有人工主裂缝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的支裂缝,沟通了“死油区”,进一步扩大了油井泄油面积。
  
  在攻克缝内转向压裂工艺技术过程中,依靠缝内转向剂技术实现了裂缝延伸的暂时停止,达到在缝内某一位置实现裂缝转向的目的。
  
  水力压裂缝内转向剂易于泵送,适用于中低温地层的油溶性转向剂。为证实缝内转向压裂沟通微裂缝和形成新裂缝,利用微地震法在施工时对5口井裂缝延伸进行动态监测。综合分析水力压裂裂缝的延伸监测结果、重复压裂效果和施工压力特征,通过数据证明了缝内转向重复压裂在疏通原有裂缝的基础上,产生了沟通微裂缝或者形成新裂缝的效果。
  
  从施工效果上看,新裂缝的产生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对比不同的主裂缝长度、次裂缝长度和增产效果,主裂缝长度对于增产效果没有明确的相关性,而次裂缝长度和增产效果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从效果分析看,次裂缝的产生与否以及次裂缝的长度优化,对于增产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缝内转向压裂工艺技术在安塞油田、陇东油田延长储层以及新疆乌尔禾储层应用237口井,增产效果显著,累计增产11万余吨。目前,缝内转向压裂工艺技术因其重复压裂增产效果显著,已经成为长庆低渗透油田重复改造的主导技术。
  
  安塞油田应用缝内转向压裂工艺施工203口井,重复压裂有效产油天数从原来的184天增加到455天,经济有效率由37.5%提高到96%,单井年增油量由112吨增加到611吨,是普通重复压裂增产效果的5.4倍。
  
  缝内转向重复压裂在华池油田延长统长3油层试验17口井,与热化学解堵、深部酸化、常规压裂等重复改造工艺相比,单井增油提高了2-3倍。
  
  2004年以来,缝内转向压裂工艺技术在新疆地区中深井沙砾岩层完成了17口井推广试验,取得了较好增产效果,单井日增油2.9吨,大幅度提高了该地区重复压裂的施工效果。
  
  低渗透油田在全国各油田普遍存在,推广应用缝内转向重复压裂工艺技术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经济效益。
  

(来源:中国石油报)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