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阀门网】月25日,是大庆油田发现47周年纪念日。大庆在纪念着过去。
然而,就在一个多月前的8月18日,因为1口井的开钻,大庆也期许着未来。
这口不同凡响的探井就是松辽盆地科学钻探1号井,位于大庆肇源县茂兴镇幸福村赵家窝棚屯东边2.5公里的地方。这口井是全球在陆地上实施的第一口陆相白垩纪科学钻探井。
这口井要连续取心2600米。这样长的岩心,如一架穿越历史的望远镜,将人们带到距今1.4亿年到6500万年的白垩纪时代。那个时期发生的事情,对于解决当今困扰人类的环境、资源、灾难三大问题至关重要。因此,项目科学家把这段岩心形象地称为“金柱子”。
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地质大学教授王成善向记者介绍:“松辽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白垩纪陆相含油气盆地,特别是大庆油田所在的区域更是寻找白垩纪重大地质事件在陆相纪录的理想地区。”因此他们把这次科研项目的实施地点锁定在大庆。
不过,让王成善等科学家深感意外的是,与大庆油田相关负责人商谈合作事宜时,大庆不仅提出设计井位,组织实施钻井,还要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全面参与此次课题研究。
大庆人的积极参与,缘于他们清楚地看到,看似遥远的理论问题,恰恰决定着大庆的未来能有多远。
从1955年对松辽盆地开始勘探算起,大庆油田认识脚下这块土地已经50年有余。资源总是有限的。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大庆油田在3年前提出战略性调整。对于自身的重新认识,又让大庆油田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了百年油田的发展战略。
资源有限,大庆的发展如何实现可持续?
答案只有一个:依靠科技这个根本。
“大庆要持续发展,必须科技创新,松科1井是一个良好的契机。”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副总地质师冯子辉认为,松科1井项目的研究在广度和细度上,恰恰能满足对松辽盆地再认识的需要。
在大庆,很多容易找到的油气藏几乎都勘探开采过。专家普遍认为,松辽盆地再勘探面临的就是埋藏深、品质低、难度大的油藏。
在这种情况下,要想获得更多油藏,发现新领域、新层位、新地区和新类型,就必须对松辽盆地再认识。
再认识范围要广,程度要细。而松科1井研究项目要精细到地质时间上的万年,岩心的认识上要精确到厘米。对大庆油田而言,这种精细程度前所未有。往常的研究是精确到百万年,岩心的研究也只是肉眼观察、仪器检测,厘米级的研究他们从未想过。
细致的研究能够建立判别不同层序的标准,从而搭建层序地层格架。这个格架就像盖楼搭起的框架一样,有了框架,才能对其中的每一小层作更细致的研究,也才可能有以前未能有的发现。
目前已取得的近340米岩心,就已经有了前所未有的发现。“我们发现岩心中藻类密布,那么究竟是陆生油还是藻生油?传统的陆生油理论可能改变。”冯子辉说。
不仅是对生油理论有所疑问,冯子辉坦言,一直以来,他关于陆相大规模烃源岩(即生油岩、生气岩)的研究也有几个疑问:生油岩是由什么因素控制的,范围有多大?青山口组一段是生油岩,其中优质烃源岩有多大范围,靠什么控制?通俗一点说,这些问题问的就是大庆的油是从哪儿来的?
距今1.4亿年到6500万年的白垩纪时代,古环境、古气候,包括当时的气温、湿润程度等,都影响着植物和藻类的生长,从而影响了油气的生成和发育。
松科1井项目的6个子课题中,白垩纪重大地质事件陆相沉积响应与气候变化,白垩纪古气候变化与陆相大规模烃源岩形成,白垩纪重大地质事件与温室气候变化综合研究等3个子课题都与冯子辉心中的这些疑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透过对松科1井项目“金柱子”的研究,大庆的油是怎么来的,还剩多少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在哪里,等等一系列问题,会有越来越清晰的展望。
(来源:中国石油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