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李志林:四大理由支持股指明年突破2000点!

李志林:四大理由支持股指明年突破2000点!

      2006/10/16 0:00:01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188

中国阀门网】      9月初,当大盘在1630-1650点一线反复盘旋、千七大关犹如铜墙铁壁、久攻不克时,证监会副主席屠光绍语出惊人:"过去证监会管指数,现在不管了,今后也不再管",遂激发市场做多热情,一举攻克千七,直奔千八。

       为何管理层以往十几年一直用政策和舆论干预指数上涨,每年大盘的头部都是"政策顶",而现今却不管了呢?

       首先是为股改后大股东利益着想。由于以往大股东的股权不能流通,其市值和业绩考核仅与净资产挂钩,而与股价没有关系。随着指数上涨股价升至高位,仅让市场中的主力、庄家和中小投资者获利,大股东却无利可图,只能靠占款、掏空上市公司为自己谋利,或通过配股增发来提升净资产获利。但是股改后,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大股东也获得了逐年的流通权,其市值和业绩考核改为与股价挂钩。这就需要指数带动节节上涨,既可让到解禁期的"小非"卖个好价钱,又可让大股东的国有资产大幅增值,还可让股权大股东代表的政绩业绩快速显现,获得荣誉和奖励。今年中报业绩由原先普遍预期的下降,突然变成增长20%,便是大股东注入优质资产和利润,希望指数上涨的例证。

       其次,是为工行和其他大型蓝筹股上市创造条件。以往管理层包括一些经济学家有一个错误观念,即低指数时泡沫少,有利于扩容,新股对市场的冲击比较小。所以从1999年-2005年1700点成了铁顶,市场没有上行的机会,就只能选择往下做空。岂知,当跌破1300点之后,扩容几度被迫停止,上证指数竟跌破了千点。现在管理层终于认识到,高指数是国民经济晴雨表的象征,有利于重振投资者信心,有利于市场活跃繁荣,有利于扩容进行。例如6月份连拉11阳,才确保了中行发行上市。又如,在千七以下,工行发行价拟定2.70元,规模还瘦身30%,而临近千八时,工行发行价便升为3.08元。为使全球最大IPO的工行发行和上市成功,只有将中行等大盘股打上去,让指数超越千八才有可能。再加上大盘股上市首日即计入指数,今后工行、中行、中石化及其他大盘新股,将不断带动上证指数节节上扬,管理层想管指数也管不了。正因为此,国庆长假后首日新华社便发评论,称"只有市场的繁荣才有利于大盘股扩容",与5月1500多点先后发两篇打压股市文章的基调截然不同。

       第三,是重新认识了中国股市内在投资价值所作的明智之举。这些年来,有一些人总是拉"洋大旗"作虎皮,用美国股市30只样本股18倍市盈率和香港股市33只样本股15倍市盈率作标尺,不与上证50指数市盈率作比较,偏偏与上证综指和深综指1400多只股票的平均市盈率作比较,得出"中国股市估值过高"、"泡沫太多","跌到1000点才干净"的荒唐结论,以至于被QFII们在1000-1300点抄了中国股市的大底。实际情况如何呢?以10月9日1785点收盘指数为基准,上证综指的平均市盈率是21.08倍,上证180平均市盈率是18.4倍,远低于2004年4月7日1783点"国九条"顶部时的43.11倍(见10月10日上证报A10版头条证券报道),还不包括5年上市公司业绩还将增长的因素,也比美国、欧洲、日本股市的平均市盈率低得多。可见当前中国股市是当今世界最有投资价值的股市,目前的指数根本不用管。

        第四,吹响了多头向历史高点进军的号角。记得今年4月初1300点时,某"首席经济学家"曾在各报刊上向管理层大声疾呼:"1300点是估值极限,再往上涨就是泡沫"。但屠光绍在1600多点竟然讲"不再管指数",显然是对大盘作了跨度分析的。十多年中国股市大箱体的顶部均在1700-1800点,离2245点历史高点有450点的巨大空间,经5年跌市,这一区域套牢筹码已经稀少。只要有效突破千七、千八,那么,明年,借助于人民币升值、新会计准则的资产重估、经济高增长、大盘股成批上市、上市公司业绩上升,中国股市就有突破2000点甚至创历史新高的可能,从而展现股改后的中国资本市场彻底告别熊市,进入全新的发展时期。这可能是管理层不管指数所隐喻的前瞻性含义。

(来源:中国金融界网/四川金融投资报)

热门关键词:阀门外贸 阀门资讯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