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长输管道:地下油龙贯神州

长输管道:地下油龙贯神州

      2008/12/4 0:00:01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30

中国阀门网】     对管道储运公司的摄影师王疆戈来说,今年的8月31日是永生难忘的日子——中国石化曹妃甸30万吨级原油码头正式投产成功。

  “从2006年工程动工开始,我就一直在现场,用镜头记录着工程建设中发生的一切。”王疆戈说,在整个建设过程中,他有幸见证了温家宝、贺国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建设工地慰问参建职工,并拍摄到大量珍贵的照片,这一切,都将成为他永恒的财富。

  “对油品和天然气来说,管道运输具有低成本、安全、节能、环保等多方面的优势。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国家管道规模的大小,也代表了该国的经济实力。”中国石化工程建设管理部负责人表示,我国油气管道的建设,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格外关怀。

  从无到有,见证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程

  说石油管道见证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程,一点都不为过。

  早在1971年,周恩来总理视察北京石化总厂(燕山石化的前身)时,就作出了四条指示:你们有四个问题需要解决,一是水的问题没有解决;二是运输的问题要解决,车跟不上,改成管道就好了;三是投资太多,要压缩;四是工人多。

  由此可以看出,油品的管道运输,早就印在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心中。

  但在“文革”的大背景下,我国的石油管道建设,一直处于停滞状态。

  直到1978年,共和国的原油管道才“破茧而出”。刚刚组建的华东输油管理局(中国石化管道储运公司的前身)所辖的沧临和鲁宁原油管道相继投产。1979年,濮临管道胜利投产。

  截至1979年底,这三条管道长度合计为1080公里,途经5省,年输油量达1011万吨。三条管道的建设投用,对缓解铁路运力紧张状况,确保炼化企业用油的基本供给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此后由于部分东部油田的减产以及华北油田流向调整,华东输油管理局所辖管道的年输量逐步下滑,最低年份在千万吨徘徊。

  真正的大发展始于1998年。这一年,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部署,石油石化两大集团改革重组。华东输油管理局及潍坊输油公司、新乡输油公司、襄樊输油公司合并组成了中国石化管道储运公司。“重组以后,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按照‘一程运输大型化,二程运输管道化’的发展战略,加大管道建设的投入,使石化管道驶入了加快发展的快车道。”中国石化工程建设管理部负责人表示。

  ——建设沧河管道,改造东黄管道、东临管道,油田外输、进口油上岸的“瓶颈”基本消除。同时调整原油流向,加大了原油输量,初步解决了沿黄河石化企业“吃不饱”的窘况。

  ——建设全长近千公里的甬沪宁地区进口原油管网,实现了大口径原油管道首过长江的壮举,连接了东部沿海炼化企业,解决了该地区炼化企业的原油供给问题。

  ——新建仪长原油管道,3次穿越长江,与甬沪宁进口原油管道和鲁宁管道相连接,一举改变了沿江炼化企业进厂原油依靠“车拉船运”的局面。

  此后,中国石化又在华北环渤海湾地区铺开了管道蓝图,先后修建了津燕原油管道、曹妃甸30万吨级原油码头和曹津原油管道,完善了华北地区原油管网,确保了该地区炼化企业的原油供应。

  截至目前,中国石化已经形成了覆盖13个省(区、市)的近6000公里原油管道,预计2008年输油量将突破8000万吨。

  进入新世纪,中国石化成品油管道也进入快速发展期,竣工项目一个接着一个,截至2007年末,成品油管道总长已达5700公里,某种程度上已经形成了“东西南北通、油龙八方行”的局面。

  让石油在地下快捷流转,节省了运输成本,提高了安全性

  专家告诉记者,在大发展中建设的中国石化原油、成品油管道,投用后对企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国石化在华东地区分布着金陵石化、扬子石化、上海石化、高桥石化、镇海炼化、仪征化纤等大型企业,其原油资源以进口为主。长期以来,该地区原油运输主要通过水路转运、码头接卸的方式进行,而随着进口原油量的增长,落后的运输方式不论是数量规模还是经济性都不能满足发展需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企业实力的增强,中国石化于本世纪初投资建设了甬沪宁管道,该管道南起浙江宁波,东到上海浦东,北至江苏南京,纵贯浙江、上海、江苏三省市,全长645公里,设计年输量4300万吨,是我国目前口径最大、距离最长、自动化水平最高的进口原油管道,也是连接炼厂、码头、油库最多的长输原油管道。

(来源:互联网)

热门关键词:管道 石油 原油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