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阀门网】 怎样保证6300多公里沉伏于地下1米处的天然气管道安全平稳运行?经过几年实践,西气东输管道公司针对沿线13个省、市、自治区的不同情况,制订了不同的管道巡检制度和办法,并依靠现代科技手段提高管理水平,巡检手段不断创新,创造了三项“国内第一”。 据悉,从2004年6月起,西气东输管道公司开始采用电子监控管道的巡检情况。即在管道测试桩或转角桩上设置多个点式信息源,为巡线工配备手持巡检机。巡线工对巡查情况只要将手持机对信息源进行扫描,便可准确记录巡查时间等信息。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手持机与计算机连接,查看巡线员的巡查时间、路线、效果等,在国内首次实现了以现代化管理手段对巡检人员实施有效监督约束,切实加强了对巡线工作的监控管理。 西气东输管道公司还率先将GPS(全球卫星定位)技术应用于管道巡检。采用世界领先的GPS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网络通信与数据处理技术,通过GPS巡检管理系统获取准确的经度、纬度及时间等信息,记录巡检人员的巡逻路线、时间。既可以准确、直观地查看到巡线员的工作情况,又可以将巡检信息存入数据库中,进行数据备份和日志管理,实现了巡检信息图形化及对巡检人员跨地区、跨省市的统一管理,引导了国内管道智能巡检的新方向。 在1600公里冀宁联络线和淮武联络线上,西气东输在国内率先实现GPS与GIS成功对接。两条联络线采用一种可以和GIS系统无缝对接的三模巡检机,该机既有单纯GPS功能,又能在巡检关键控制点上安装信息源,同时利用GPRS(手机上网)进行实时传输,充分体现出“可视化信息系统”在管道巡线管理中能实时接收、实时电子地图显示的优点。 据悉,对接系统运行一年来,数据传输通畅,核查结果准确。今年7月18日,豫鄂段巡线员郭秀金在大别山区巡线时,发现一处险情。他立即通过巡检机发送该点位的GPS信息,豫鄂管理处根据数字化管道移动巡线系统,迅速确定该点位,安排维抢修队从最佳路径进入进行治理,及时消除了险情。 (来源:互联网)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