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阀门网】 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日前透露,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虽然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初已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但在其他能源方面,很多国家也在依赖中国来解决他们能源不足的问题。伴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其综合消费体系或者说是经济体系决定了中国在全球能源和石油市场上,应占据重要的位置,发出决定性的声音。 各国面临的能源问题,两能源大会长期跟踪研究的重点 记者从将于11月初在北京召开的世界石油金融大会和世界能源金融大会组委会了解到,两个大会计划每两年举办一次。世界石油金融大会的中心议题是全球石油市场的走向与金融合作,尽管具体议题会根据每个阶段国际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调整,但每次会议都会特别关注和研究国际石油市场价格的变化给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带来的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以及工业化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这将是会议一个长期研究的重点。 大会主办方之一――中国金融网总裁何世红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两能源大会研究的话题都是各个国家的经济命脉问题,而且更多的是要解决所存在的问题,还要预测在未来发展趋势中,发展中国家和工业化国家将要出现或者将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是会议的核心内容。 建立平台,传播中国对世界能源和石油市场的观点 记者了解到,由中国金融网牵头组建的世界能源金融发展基金和世界石油金融发展基金两只产业基金,日前已在香港注册成立;同是在香港注册组建的还有世界能源金融研究院,以及国际金融纠纷调节中心。 何世红表示,借助世界石油金融大会和世界能源金融大会的成功召开,下一步会把大会和上述基金和机构整合,成立一个叫做“世界能源金融组织”的机构。通过这个机构联系更多的网络、更多的企业和机构,一起探讨研究国际能源和金融问题,更多的是研究发展中国家、能源消费国所面临和即将面临的石油和能源供应及安全问题,反映更多的能源市场的声音,发布更多的能源专家的观点和看法,促成各个国家、各个层次和各个企业的合作。 在影响国际油价走势的诸因素中,地缘政治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各国因各自利益而进行的地缘政治方面的争斗,是造成油价大幅波动的重要原因。 目前,在国际石油市场上,石油生产国的代表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PEC),石油消费国的代表是国际能源机构(IEA),双方经常出于各自的考虑而对某事各执己见、互相指责。而即将成立的“世界能源金融组织”,可望成为OPEC和IEA之间,或者说是成为消费国和生产国之间的一种润滑剂,为两个组织提供更多的决策和参考依据,促进中国和全球的和平发展,尤其是可持续的石油供应和金融安全。 将能源和金融有机结合,促进其形成互惠互利的依存关系 [Page] 在当今的社会,能源和金融已经密不可分。随着石油交易的密集化,随着其供需和价格变化对制造业、航空业和汽车业等国家经济命脉影响的日益加深,石油已经成为一种金融产品,已经有自己的交易平台,已基本能代替货币流通,只不过它的代替方式没有那么广泛和密集。石油通过其交易行为,给金融市场尤其是给银行业带来了巨大的货币补充量,或者说极大地提高了货币的使用率,也因此石油和金融的联系愈发紧密。除石油以外,今后还会有若干能源产品慢慢转变成金融产品,表现出资本市场的日益成熟和社会的渐次进步。 据何世红介绍,世界能源金融发展基金和世界石油金融发展基金这两只产业基金,设计每只基金的规模是100亿美元,两只基金一共是200亿美元,由香港中国金融产业(控股)集团来管理。 “世界能源金融组织”有可能会像世界石油大会那样,发展自己的成员国和成员城市,一方面,这些成员国或是成员城市的能源机构、能源企业可以将富余的资金投入到上述两只基金里,然后由基金到各地有前景的能源产业中去投资;另一方面,成员国或是成员城市的能源机构和能源企业又可以获得基金的投资。也就是说,两项基金具有投行的业务,能够将能源产业和金融产业紧密地结合起来,促成其形成互惠互利、相互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依赖的关系。 何世红认为,中国是全球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也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第五大石油生产国。随着中国石油储运体系的不断发展完善,中国在连接中东、中亚石油生产国和东北亚主要石油消费国的能源通道中将处于越来越有利的枢纽地位,并可能发展成为亚洲石油中转、加工、交易和定价中心。因此,中国应加快构建亚洲乃至世界石油和能源交易中心的工作。但由于一个交易市场在很短的时间里,比如5年内,无法对世界产生重大的影响力(因为在这个期间它需要规范、完善运营体系),目前成立一个民间组织,把石油、能源和金融领域的智囊集中到这个组织中来,并通过这个平台把它的研究成果发布出去,把它的影响传播出去,可能是当前在中国比较恰当的方式。
(来源:互联网)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