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阀门网】 国际油价持续飙高,70年代的通货膨胀阴影再度笼罩全球经济,根据最新一期经济学人杂志报导,由于印度、印尼、俄罗斯等人口众多国家,目前通货膨胀率多在10%以上,有40亿人、即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今夏将面临二位数通货膨涨的煎熬。
经济学人报导,自从美国开始降息后,新兴市场国家货币政策开始面临考验,由於这些国家汇率政策与美元挂钩,尽管经济已明显过热,但为避免本国货币巨幅升值,被迫维持宽松货币政策,结果导致亚洲与中东产油国,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
经济学人点名印、俄
据中国官方公布,中国通货膨胀率从去年的3%大幅攀升到四月的8.5%,俄罗斯更是从去年的8%,大幅提高到14%,绝大多数波湾国家通膨率也都在二位数以上,印度上月的趸售物价指数已达7.8%,是过去四年的新高,目前通膨率9%的印尼,因为已降低汽柴油补贴25-30%,下月通膨率可能挑战12%。
相对之下,这几年实施浮动汇率国家,如墨西哥等,去年以来的通膨率就相对和缓,巴西里耳过去五年升值幅度达100%,巴西通货膨胀率也相对获得控制。
5大经济体物价上涨逾10%
这一波全球物价上涨,是受原油与食物价格上涨导致,面对物价上涨压力,许多政府祭出了物价与出口管制,为了抑制投机炒作,印度当局已经停止多项原物料期货交易。
经济学人认为,物价管制短期内虽可压抑涨幅,但抑制农产品上涨,只会导致农民生产意愿降低,反而助长长期通膨气焰。
尽管巴西、印尼与俄罗斯央行已调高利率,但升息速度,仍赶不上通膨速度,巴西、墨西哥、南韩以外新兴市场国家,实质利率纷纷下跌,甚至呈现负利率现象。俄罗斯目前6.5%的利率,已经比通膨率足足低八个百分点,中国实质借款利率目前也是-1%。
新兴市场国家领袖,目前都期望下半年物价,跌回安全区间,不过经济学人认为,这一波粮食价格飙涨,是全球现象,通膨压力短期很难解除,但表未来市场供需转趋紧俏,只要发生突发事件,就会引发价格波动。
另外,全球物价飙涨有部分原因也是因为开发中国家采取过于宽松货币政策所致,这些国家占目前全球原油、金属新增需求的九成,占全球新增谷物需求的八成,新兴市场国家购买力的提升,间接助长原物料价格飙涨。
宽松货币政策助长物价飙涨
经济学人强调,全球物价短期内很难获得抑制的另一个原因,是原油与食物成本,很容易引发连锁反应,
经济学人表示,目前人民币与印度卢比,仍紧盯美元走势,香港与中东产油国更是实施美元联系汇率,美国降息反而导致这些国家有输入性通胀。
目前多数西方经济学家,主张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兑美元大幅升值,解决全球经济失衡问题,不过摩根士丹利经济学家StephenJen表示,新兴市场货币升值短期可能引发热钱流入,热钱流入有时候会助长通胀气焰。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