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外贸分析 > 办公室里的“抱怨”之道

办公室里的“抱怨”之道

      2006/8/16 0:00:01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291

中国阀门网

    上次做头发的时候,我的发型师告诉我,他刚刚请了一位生活教练。他一边给我的头发上色,一边对我说,这位教练很有头脑,正在帮助他诚实地工作。

    这条消息让我感到烦恼,原因有二:首先,我不希望我的发型师诚实地工作。他最令我喜欢的一点,就是他把诚实抛在脑后,对我说我看上去很棒。每次他取下染发用的锡纸时,都惊呼金色如何令银色变暖,却无视那个残酷的现实——黄色染料覆盖的灰白头发又多了一些。

    另外一个让我烦恼的原因,就是这件事让我怀疑世界上是否还有人没请教练。一位在美国的同事告诉我,现在连学生们都有了职业方面的教练。在我熟识的商界人士中,似乎大多数都有高管教练。我的两位朋友最近则更加夸张——他们已经成了教练。

    甚至我自己也有一位教练,尽管我不确定这是怎么回事,因为我没有交过学费,而且从未见过他。他叫肖恩•麦克皮特(Sean McPeat),每个月都主动通过电子邮件给我发送训练资料。

    他最近发来的一条信息是有关抱怨的。我工作了几十年,对这个话题有很多了解。

    肖恩所关心的是帮助我根除团队中的抱怨者,并把他们变成“积极的实干者”。他给我讲了一家德国企业的故事,在那里,抱怨是被禁止的。“露西——如果你规定‘抱怨3次就走人’,你的公司还能剩下多少人?也许不多了,对么?祝你成功。肖恩。”

    肖恩是对的。如果规定抱怨是违规的,我的办公室里就剩不下几个人了。然而他忽略了一点:留下来的并不是我希望与之共事的人。我知道,只有3个人从不抱怨,而他们都有些神经质——我对他们一点也不信任。

    抱怨是一种表达方式,表示抱怨者感到疼痛、苦恼,至少是感到极度厌倦。这是办公室中人类活动的一部分。总体来讲,抱怨是完全负面的,而且没有任何治疗建议。

    但抱怨并不会因此而成为一件坏事。众所周知,如果没有消极面可供比照,那么,积极面就没有太多意义。而且,如果方法得当——我一会儿会解释怎样才算方法得当,简单的抱怨行为甚至能减少一些厌倦情绪。

    虽然适度抱怨是有益的,但过度抱怨总是可怕的。抱怨起来喋喋不休的人,对他们自己而言是令人讨厌的,对别人而言则是致命的。事实上,我发现那些总是抱怨的同事甚至比那些懒惰、恶毒或者背后伤人者更为有害。抱怨有些像食物中的盐,你需要一些盐来调味,但过量则是致命的。

    因此,肖恩应该问的不是如何消除抱怨,而是如何让抱怨发挥最大功效,对抱怨者和听抱怨的人都是如此。

    第一步是设定限额。我认为,抱怨在一天中占的比例应该在2%至5%之间,因此在8小时的工作时间,应该花上10至24分钟好好抱怨一番。经常超过上限的人应该考虑减少抱怨时间。不过,如果哪天发生了非常糟糕的事,你也可以超过上限,只要你在其它日子少抱怨一点,把时间补上就行。

    对抱怨者,我有3个小建议可以提高抱怨的质量。首先,努力使抱怨变得有趣。抱怨时带点揶揄的笑话是件令人愉悦的事。这会让你的抱怨不那么使人情绪低落,也会增加你在听众中的人气。

    其次,抱怨的内容要有变化。有些人整天抱怨食堂里没有什么好吃的,要做的工作太多,或是感到自己多么不受赏识。这些人只会令人厌烦。我可以抱怨的事种类繁多,能够从一件事轻松地切换到另一件事。

    第三,仔细挑选你的听众。只有在同级别的人之间,抱怨才能真正达到效果。向上级抱怨是件危险的事,只有在还能提出建设性意见的时候,这才是可取的。

    向下级抱怨永远不是个主意。你拿的薪水高,对下属有控制权,因此他们不会被你的种种不幸所打动。最适合倾诉抱怨的,是那些自己也有抱怨要回报给你的人。互相抱怨可能会不错——但可能也有危险,它可能会让你们相互影响,陷入螺旋向下的抱怨怪圈。最好的抱怨伙伴应当在相互倾诉后就打住。你抱怨,另一个人也抱怨,你们都说:真是个噩梦啊!然后你说:是啊。之后,你们回去工作。

    从听抱怨者的角度来看,有人向你倾诉抱怨可能不错。那些我以为生活和工作都很光鲜的人开始抱怨时,我就很喜欢。这会通过对比让我感觉更好。

    不过,对听抱怨的人来说,最重要的武器是防守。聆听过多的抱怨会使你损耗精力,感染他们的不满情绪。考虑到这种风险,你可以比在其他情况下对抱怨者态度更粗鲁一些。要让他们沉默,你可以开始看表。或者站起来,或者开始打字。说一句“噢,天啊”,但不要下任何定论。

    对筋疲力尽的听众来说,如果这种方法不能奏效,那么还有另外一招。告诉抱怨者去请一位教练。这会让他们叫一句“噢,天啊”,但或许能将你解脱出来。

(来源:英国《金融时报》)

热门关键词:职场指南 上班高手 职场交际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