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阀门网】中国石油集团重点工程——中油阿克纠宾油气股份公司第三油气处理厂建设工程正如火如荼进行,一个现代化大型油气处理厂的轮廓已尽显眼前。处理厂建成投产,将使哈萨克斯坦的天更蓝、草更绿,也为当地人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远看像科幻电影里的太空设备群,近瞧似8只巨大的地球仪高高矗立。在哈萨克斯坦扎那若尔大草原秋季金黄色的背景下,中油阿克纠宾油气股份公司第三油气处理厂储运区在建金属球罐显得格外壮观。 “我们已完成了球罐一期工程建设的90%,整体工程在11月中旬完工。”来自大庆油建、负责球罐施工的项目负责人范晓东向记者介绍。 现场左侧,两只容积1000立方米、已刷上了银灰色防腐层的球罐已施工完毕。眼前的两只球罐容积2000立方米,已经过热处理,透出金属红的颜色,另外两只同样大的球罐则正在进行热处理施工,而最右边的一对外边包着神秘的灰外衣,还在焊缝阶段。8只罐的容积共1.4万立方米,将全部用来盛装处理好的液化天然气,以备装火车外销。 第三油气处理厂是一个大型天然气综合利用工程,启动于2006年4月,设计天然气处理能力为每年60亿立方米,分三期实施,单条生产线年天然气处理量为20亿立方米,超过目前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同类生产装置。经过处理后的天然气将达到国际商品气的销售标准。 中油阿克纠宾油气股份公司总工艺师、第三油气处理厂项目经理王跃东介绍,工程目的是有效处理并利用近年来新增原油产量中伴生的天然气,让哈萨克斯坦的天更蓝、草更绿,让轻质油、天然气、硫、丙烷等宝贵自然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综合利用,也为当地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体现中国石油作为国际化油公司的社会责任。这一工程被中国石油集团和哈萨克斯坦国家列为重点工程项目。 由于工期十分紧张,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施工环境又无法与国内相比,工程建设、设计、监理各方参建人员在科学安排施工的前提下,从今年4月就加紧施工作业,工期大大加快。记者从工程监理方了解到,按正常进度,工程能够按期于12月份投产。 走到正在焊接的球罐下,记者从入口处钻进壁厚48毫米的罐内,一下子就感到里面的高温度。5条蓝红相间的小火苗在燃烧,几位焊工密切观察着。范晓东说,这道工艺叫做后热,是焊缝焊完后为了溢氢而进行的,之后还要对球体进行热处理,消除球体应力。 为了保证安全,这里每只罐之间的距离为50米,以作为消防通道,保证突发火灾时罐与罐之间受影响度最小。谈到大罐建设,范晓东颇为兴奋:“这是一项带有挑战性的工作,又是促进中哈两国能源合作的重点项目,建设这样的项目是人生难得的经历,我们的担子很重,但也很光荣。”他带着像说自己的孩子一样的自豪表情,一五一十讲述着大罐的各项指标、技术原理和生产过程。 在处理厂主体部分的油气处理区,作为动力的锅炉房已经建好,里面设施完备,已安装上燃烧器;压缩机站7台漂亮整齐的压缩机也基本安装完毕,工人们正在检测;用于脱硫的,高38米、重达480多吨的胺液吸收塔是工厂最重的塔,由中油国际工程公司在现场制造,目前也已与再生塔一起并排耸立。相隔不远的是另一个核心设备——轻烃回收装置。在密密的管廊处,记者问一名当地的员工这里的施工情况怎么样?他高兴地将拇指一伸:“哈拉硕(好)!” 与记者一起到施工现场的第三油气处理厂项目科科长魏庆革指着一排尖顶平房介绍:“那是与分析化验室并称为眼睛的中心控制室,是处理厂自动化操作的中心和大脑。它分分秒秒通过各种传感器和流量计的显示,随时监控整个装置的运行状况,发现异常可自行调节。分析化验室,则通过定时在各个点取样分析,了解运作情况。这两只眼睛将保证处理厂平稳、安全、正常运行。” 据了解,第三油气处理厂的管理机构已配备完毕,目前为了保证处理厂将来的安全、环保、正常运行,厂里正在进行投产前的员工HSE培训以及管理、技术培训。 站在高处远眺,厂区内管廊纵横,高塔林立,吊车不停地上下,工人们有的在地面,有的在数米高的管线上紧张施工,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油气处理厂的轮廓已尽显眼前。 远处传来火车的鸣笛声,那里是中国石油投资建设的恩巴—扎那若尔铁路。第三油气处理厂投产后,铁路将更加繁忙。扎那若尔,“新的道路”(俄语意),阿克纠宾第三油气处理厂的投产必将为这片土地、为中哈两国的能源合作铺开新的画卷。 (来源:中国石油报)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