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炼油与销售这5年—从十六大到十七大中国石油科学发展新闻视点

炼油与销售这5年—从十六大到十七大中国石油科学发展新闻视点

      2007/10/10 0:00:01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42

中国阀门网】曾几何时,他还是一个胸怀梦想的少年。可他有着不甘示弱的倔强和锲而不舍的秉性。他披荆斩棘,一路走来,接受过市场大潮的洗礼,经历了壮士断腕的抉择,承受了成长的阵痛,练就了缜密的思维,拥有了从容应对的运筹帷幄,踏出了一条稳健的成长之路。今天,站在阳光里,他俨然已成长为一位高大健硕、英姿飒爽的青年,志存高远,憧憬未来。

  他就是中国石油炼油销售业务的精英。

  数年前,曾有人抱着怀疑态度说,中国石油熟悉搞勘探开发,做炼油、销售这些中下游业务,行不行?

  与此相对照的是,受历史原因和客观条件制约,当时规模之困、结构之痛、效益之忧困扰着中国石油炼油与销售业务。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中国石油人埋头苦干,十年磨一剑,最终用骄人业绩作出了响亮的回答。2000年中国石油原油加工量还只有8000多万吨,2006年就已跃升到1.1585亿吨,年均递增6.3%。而且中国石油炼油业战略布局已具雏形,销售网络长足发展,大连石化、西太平洋石化、兰州石化3个千万吨级炼油基地和13个500万吨级炼厂以及特色炼厂巍然耸立。宝石花映衬下的加油站从2002年的1.3万座迅速发展到2006年的逾1.8万座,年销量逾万吨的明星加油站与日俱增。2006年中国石油成品油零售比例达到65%,而5年前这个比例只有20%左右。这一切无疑都在向社会宣告:中国石油炼油与销售业务已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浑身透着生机和活力。

  五载春秋,炼油与销售业务的迅速崛起,折射出的是中国石油整体谋划和智慧驾驭,承载的是中国石油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不懈追求。

  千万吨炼油:勾勒战略新布局

  重组之初,布局结构不尽合理、运输成本高、企业规模小、装置配套能力差等问题,困扰着中国石油炼油业务。

  当时,中国石油即将参与国际竞争,而作为中国石油上下游一体化发展和保持国内油气供应主导地位的重要一环,炼油业务如果不能迅速做精做强,就很可能成为中国石油发展的一个“瓶颈”。因此,炼油业务的战略性结构调整就十分必要和紧迫。

  进入新世纪后,中国石油开始推进战略性结构调整。按照“集中、集合、集约、集成”的发展要求和“调整东北、完善西北、强化华北、开拓华南”的思路,大力加快炼油布局调整,通过实施装置技术和扩能改造,相继建成了大连石化、大连西太平洋石化、兰州石化3个千万吨级炼油基地,实现了大型炼油基地建设的突破。

  “做大”不是目的,发展质量才是中国石油最看重的。近年来,中国石油还配套完善了16个年500万吨级以上炼厂,做精了年300万吨级以下炼厂。2006年底以来,广西石化千万吨炼油、抚顺石化每年1000万吨炼油集中加工技术改造项目先后启动。中国石油基本建成了布局优化、高效的炼化企业群。

  要“做精做优”,就必须有所放弃。中国石油先后平稳关停了吉化江南炼油厂、兰化西区炼油生产区等7个低效、无效炼油生产区和小炼厂,先后关停报废低效、高耗的炼化装置212套,提高了装置加工集中度。

  随着炼油业务布局的优化,中国石油的原油加工能力逐年上升,从2000年的8000多万吨跃升到2006年的1.1585亿吨。

  科技创新:让发展如此美丽

  科技历来都是一双化腐朽为神奇的巧手,它能轻而易举地搬开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它能为一个行业的腾飞注入强劲动力。

  对于中国石油炼油业务来说,科技就扮演着这样的角色。

  大连石化公司生产新区年1000万吨蒸馏装置抽产后,工艺整合,能量得到综合利用,安全等级大大提升,整个新区能耗处于国内先进水平……科技给大连石化带来了数不尽的福祉。

  炼油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效益差,生产风险大,这些问题一度曾是中国石油炼油业务发展的羁绊。面对这些困难,各炼化企业坚持以科技进步化解难题,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让人最为津津乐道的就是实施的上千项“短平快”技术改造项目,应用了一大批新技术,实现了增产增效。炼油应用减压深拔、轻烃回收、催化裂化防止结焦等一批低投入、高回报项目,提高了装置技术水平。

  催化两段提升管改造、催化辅助提升管改造等一大批重大技改项目的相继完成投产,极大地提高了炼化装置的科技含量。中国石油自主开发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降烯烃催化剂成功应用于国内46套催化裂化装置,促进了汽油升级换代……据统计,几年来,炼化系统完成科研项目近1000项,其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获得集团公司和中国石油股份公司技术创新奖92项;申报专利271项,其中国外专利9项,为炼化业务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令炼油企业尤为骄傲的是,中国石油科研人员还开发成功了大比重煤油、火箭特种燃料等10多种满足国防需要的新产品,成功应用于“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运载火箭。今年4月底,炼油企业生产的“国四”柴油,正式投放北京市场,为中国绿色奥运再立新功。

  科技也为快速发展的销售业务“快马加鞭”。信息技术在成品油销售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日前加油站管理系统也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届时将能提供及时准确的加油站油品和非油品销售信息,大大增强市场反应能力。为避免加油站的投资风险,甚至出现了加油站投资决策软件,指导科学投资。

  受控管理:夯实发展基础

  车辆进入加油站,加油员迎上来,迎候、引导、开车门、微笑招呼……十三个步骤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让顾客享受细致周到的服务,这就是现在中国石油全国加油站普遍推行的“加油十三步曲”。

  今天走进中国石油任何一座加油站,都能看到统一的服装、统一的标识,都能享受到“加油十三步曲”统一、细致的服务。

  这种“统一”的背后是规范、是受控、是管理的有序化和品牌战略的实施。近年来,中国石油正式颁布《加油站管理规范》,之后又陆续出台《加油站HSE手册》、《单站运作手册》、《便利店手册》等各种指导性文件,各加油站开始执行整齐划一的“规定动作”。这些都表明,中国石油销售业务管理正在向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转变。

  炼油业务也不例外,受控也成为发展的关键词。2006年,西太平洋石化公司探索完善的“西太经验”,引起了中国石油高层的重视。“西太经验”有“四有工作法”、“三个规程”、“四有一卡”等一整套具有代表性的经验,它的突出特点就是简明规范、操作受控,标准化、可操作,易于掌握,便于实施;使任何一项决策、管理和操作都处于可控、受控状态,能全面提升炼化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

  仅一年时间,“西太经验”这个名词像风一样刮遍中国石油整个炼化系统,各炼化企业努力建设全面受控管理,员工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得以转变;“西太经验”成为遏制重特大事故、保证企业生产安全的有力措施。2006年,炼油业务创出了重大事故为零的安全生产历史最高水平;炼油业务杜绝了亡人事故,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销售网络:从重数量到重质量

  过去五年里,中国石油加油站数量从1.3万座,迅速发展到超过1.8万座,平均每天就有五六座加油站投产。过去在广阔的华中、华南市场,中国石油的加油站寥寥无几。而今,中国石油的加油站已经遍布全国。

  但是,规模扩张并不代表销售质量的提升,片面追求加油站的数量,会导致加油站的素质良莠不齐,从而影响销售网络的质量。

  内涵发展,效益为先,这是中国石油销售业务结构调整的原则。早在2003年,中国石油就提出“打造黄金终端”的发展思路,在加快拓展销售网络的同时,更加注重加油站的个体素质,提高单站销量,提高零售水平。因此,在增加加油站数量的同时,中国石油在效益的增长上更是下足了功夫,实施“二次改造”工程,“一站一策”,对症下药,逐一改造,挖潜增效,许多加油站的日销量从几吨上升到十几吨,甚至几十吨,从普通加油站成长为高效加油站。

  随着每个销售单元的质量提升,整体销售质量水涨船高。2006年,中国石油销售成品油7765万吨,同比增长1.3%,零售量4702万吨、平均单站日销量7.8吨,分别提高23.3%、13%;低成本、高效率的万吨明星站迅速涌现,中国石油万吨站数量比例不到4%,却实现了20%的销量,创造了成品油销售的奇迹。中国石油加油站建设正在完成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型,一个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已经建成。

  保障供应:勇担“三大责任”

  石油产品关系到国计民生,保证国内成品油市场供应,对中国石油来说,既是经济责任,也是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

  面对近年来趋于紧张的成品油供应形势,中国石油按照“把握大局,稳定供应,保证质量,诚信服务”的方针,克服困难,采取措施,增加生产,在保障成品油市场供应的同时,承担增长的炼油生产成本压力,缓解因国际油价持续走高对消费者的冲击。

  通过优化生产运行,提高炼油装置的高负荷长周期运行水平,增加加工量;优化资源配置,同时抓好成品油配置和出厂工作,保障生产后路畅通和成品油资源供应;加强市场分析、研究和预测,及时调整营销策略,努力提高驾驭市场能力,确保在供应紧张的情况下,所有地区的资源都能得到满足;认真分析运输市场,最大限度降低运输成本。2006年炼油加工负荷达到97%,创历史最高水平;生产成品油7349万吨,同比增长3.3%。

  提前预测市场,及时调整营销策略,做好资源投放、库存增减,把握销售节奏,中国石油做得越来越从容,对特殊时期、特殊事件重点市场、重点用户的用油,保障越来越有力,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从关键词看亮点

千万吨炼油

 

  按照中国石油炼化战略布局设置,已经及将要建成大连石化和西太平洋石化、兰州石化、独山子石化、抚顺石化、广西石化6个千万吨级炼油基地。

万吨加油站

 

  低成本、高效率的万吨明星加油站,创造了中国石油成品油销售的奇迹,万吨站数量的比例不到4%,却实现了20%的销量。“万吨站现象”是中国石油销售业务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集中体现。

保障稳定供应

 

  在国际原油价格攀升、国内成品油资源总体趋紧的情况下,中国石油炼油企业开足马力生产,增加国内成品油投放量。同时,采取满负荷加工生产、加强调运组织、加大资源紧缺地区调运力度等措施,确保油品稳定供应。

大流通

 

  “大流通”就是统筹优化物流仓储和配送,对生产和销售企业地付设施、仓库和运输工具进行整合。在重点港口、码头、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开发建设必要的仓库等储运设施,优化运用海运、河运、公路、铁路和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提高配送效率,降低运输成本。近年来,中国石油在成品油管道建设方面已取得许多成绩。

结构调整

 

  按照“集中、集合、集约、集成”的发展要求和“调整东北、完善西北、强化华北、开拓华南”的思路,中国石油加快炼油布局调整,关闭低效装置和炼厂,改善炼化产品结构,提高生产集中度,增加新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强化销售网络建设,做强星级站,消灭低效站。结构调整,优化资源,炼油销售业务提高了效率和效益。

加油十三步曲

 

  “加油十三步曲”是中国石油加油站加油员给车加油的13个步骤,浓缩了中国石油对加油员服务要求的精髓,其中强调的是为客户服务的质量和细节。目前,中国石油已在全国各地的加油站普遍推行了“加油十三步曲”,提高服务质量,打造中国石油品牌。

  从数字看发展

(来源:中国石油报)

热门关键词:阀门新闻 石化新闻 阀门石化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