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大庆:在继承与创新中迈向百年辉煌

大庆:在继承与创新中迈向百年辉煌

      2007/9/26 0:00:01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30

中国阀门网科技日报9月25日讯(记者李丽云)

    我国最大的油田———大庆油田,开发建设47年来,不仅创造了我国石油工业三个第一:原油产量第一、上缴利税第一、原油采收率第一,而且保持了年产原油5000万吨以上连续27年高产稳产的纪录,创造了世界同类油田开发史上的奇迹。

  进入新世纪,大庆油田在已经高速高效开发并倾力为国家奉献40多年后,在“油尽城衰”、“第二个巴库”将在大庆重现的说法“满城风雨”的特殊时刻,不再年轻的大庆油田却再次让世人惊诧,以果敢的勇气和必胜的信心提出了打造百年油田、进行二次创业的宏伟战略。一时间,举世哗然。

  一面是原油产量下降、开发难度增大;一面是后备资源严重不足。重重考验下,大庆油田靠什么来迈向百年辉煌?它的魄力与信心来自哪里?

  带着太多的疑问与困惑,9月中旬,记者专程走进大庆,近距离走访了大庆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几天的时间里,上百个可亲可敬的大庆人,无论他们朴实的话语,还是他们无言的行动,都让记者感受到了时时刻刻闪耀在每一个大庆人身上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无论是会战时期的老前辈,还是承担着中流砥柱重任的中层干部,甚至刚毕业的大学生,在他们身上,你都能清晰地看到铁人的影子。

  47年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以历久弥新的独特魅力,“润物细无声”般地融入到每个大庆油田人的血脉中,体现在每个大庆油田人的行动中;而“爱国、创业、求实、奉献”八个大字更是深深地镌刻在每个大庆油田人的脑海里,指引着他们共同向着百年油田的宏伟目标扎实迈进。

  一路采访,一路感动,记者的疑惑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大庆石油管理局局长、党委书记曾玉康和大庆油田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玉普的回答中找到了答案:打造百年油田的强有力支撑,一靠精神的力量,二靠技术的进步。具体地说,首先要靠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得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代代传承中发扬光大;其次,靠不断地科技创新使得勘探和采油等几个关键领域的技术实现突破,为百年油田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作为一个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特大型企业,历经洗礼的大庆油田在新的历史时期,以维护国家石油战略安全为己任,一如继往地承载起与47年前同样重要而光荣的历史使命,不论前路多艰,勇往无前的铁人后代在继承与创新中开始了迈向百年辉煌的二次创业新征程。

  精神传承———“中国式管理”的魅力与优势

  当前,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思想政治工作在很多人心目中变“虚”了,往往“说起来重要,干起来不重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发展分开看,认为二者是不能粘合在一起的两层皮。

  在这种大环境下,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很多共性的新挑战和新矛盾,有着优良传统的大庆油田同样不能幸免。更有甚者,大庆油田自身还面临着诸多挑战。

  最重要而无法回避的挑战是大庆油田进入“双高”开采阶段,即主力油田综合含水高达90%%、油田可采储量的采出程度高达80%%,开发难度增大,经济效益下滑,同时面临资源严重不足。此时如何坚定干部职工信心,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实现油田又好又快发展,这对大庆油田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挑战。

  其次,大庆油田重组改制引起利益格局调整和管理方式变革,协调好各类职工群体的利益关系,深化改革、维护稳定,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挑战;此外,大庆油田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发新资源、占领新市场,怎样“走得好”、“站得住”、“打得赢”,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又一个新挑战。

  面对日益凸显的各种利益诉求和各种矛盾,如何在新时期各种挑战面前凝聚人心、谋求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大庆油田党委以“不变应万变”的从容迎接着各种严峻的考验。

  40多年的实践证明,始于石油会战初期并贯穿油田开采全过程的大庆油田思想政治工作,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在新时期,国有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挑战面前,大庆人决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继承发扬大庆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始终坚持党对企业的政治领导,始终坚持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新内容与新方法,为其注入新活力,让注入了新内涵的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继续引领大庆油田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

  针对很多人把思想政治工作看成空洞说教的现象,大庆石油领导班子统一了认识,曾玉康说:“我们把思想政治工作看成是管理的一部分,而且是更高层次的管理。”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王建新认为,经过多年实践摸索的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核心的大庆特有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被看作是结合了世界管理精华的、具有中国特色和优势的中国式管理模式。这种把思想政治工作优势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模式,对全国大型国有企业具有重要的、普遍的示范意义。

  这种以人为本的中国式管理的魅力不仅在大庆本土显现了威力,在大庆油田走出去开拓国外市场的实践中也得到了验证。

  铁人带过的队伍———钢铁1205钻井队,2006年初走出国门到苏丹钻井,这个队党支部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克服自然环境恶劣、地下情况复杂等困难,高温当桑拿、汗水当淋浴,每天满负荷工作12小时以上,连续打出了7口优质井,一次性通过甲方和第三方检测,使铁人队伍迅速扬名海外,实现了铁人老队长的夙愿。

  大庆油田力神泵业公司曾经亏损发不出工资,刚开拓国际市场时,依靠引进技术,经过几年的发展,在2004年印尼同一标段的竞争中,以较强的优势战胜了参与竞标的13家世界知名电泵供应商,赢得了中海油招标中最大的一个项目,打破了美国某公司对印尼电泵市场长达35年的统治,签订合同总金额7560万美元。

  科技创新———百年油田的重要支撑

  在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大庆油田始终视科技创新为油田开发建设的生命线。继续依靠科技创新为百年油田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成为大庆油田在新时期不变的选择。

  翻开大庆油田的发展史,既是一部创业史,也是一部科技奋斗史。大庆油田科研人员创造的勘探开发技术世界领先,他们发展完善的陆相成油理论,打破了“中国贫油论”,指导了全国陆相石油勘探。大庆油田勘探开发成果与“两弹一星”等重大项目共同载入中国科技发展史册。

  王玉普感叹地说,经过高效开发后的大庆油田,在二次创业中是要把藏在比头发丝还细的岩心孔隙里的石油挤出来,技术要求得更高了,科技工作者的任务更重了。一次创业需要铁人王进喜“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精神,而在二次创业中则更需要像新时期铁人王启民那样“宁肯把心血熬干,也要让油田高产再稳产”的无私奉献的科技工作者。

  为此,大庆油田党委继续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调动广大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凝心聚智,为百年油田铸造科技利剑。大庆油田各级党政组织坚持依靠科技、依靠人才,在油田上下营造了充分尊重、高度信任、放手使用的浓厚氛围和良好环境,极大地激发了科技人员的创新潜能与创造活力。

  大庆油田党委创造一切条件为科研人员搭建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自2000年以来,先后选派100多名科研人员到国外接受系统培训,为科研人员建立了从普通技术人员、技术专家到资深专家的六级成长通道,与国内外知名院校实施长期合作,设立国家首批企业博士后工作站,使科研人员的能力得到持续提升。对优秀科研人员给位子、给房子、给车子、给票子,做出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能得到二三十万元的奖励,重大技术创新项目可以得到一二百万元重奖,每年科技奖励基金达2000多万元。

  早在创业初期,油田盖的第一座楼就是科研楼。自上世纪70年代油田进入5000万吨稳产阶段后,大庆油田就高瞻远瞩地决定每年从一吨油里拿出一元钱搞科研。目前,大庆油田每年的科研经费达到10亿多元。大庆油田还先后实施了课题制、津贴制、重奖自主创新成果和个人等十大科技管理机制,凝聚了技术创新的核心力量。

  在去年的科技大会上,大庆油田倡议,让科研人员真正成为油田最受尊敬的群体、收入最高的群体、进步最快的群体、大有作为的群体。

  最近几年,大庆的良好环境吸引了2400名外部人才来油田安家落户,曾经东南飞的“孔雀”也纷纷再飞回,一些海外留学人员也相继来油田工作。现任油田主管勘探工作的副总经理冯志强博士,曾先后两次出国留学,受聘于英国瓦特大学担任高级研究员,2000年在公司人才政策的感召下,毅然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回到大庆。

  大庆油田开发建设47年来,累计取得科技成果7936项,其中国家级123项、省部级630项,获国家专利2449项。这些成绩凝聚了大庆油田一代又一代科研人员自强不息、刻苦钻研、奋力攻关的心血。

  正是这些成果支撑着大庆油田保持了27年5000万吨的高产稳产纪录,远远高于世界同类油田平均稳产期只有七八年的水平。正是依靠不断创新的勘探理论技术,目前大庆累计探明石油储量10多亿吨,相当于找到了一个南堡油田。同样是依靠这些技术,大庆主力油田采收率已突破50%%,比国内外同类油田高出10多个百分点,并成功进入国际油气勘探开发市场。

  大庆油田班子集体在接受记者采访中表示,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鼓舞下,依靠不断提速发展的科技创新,大庆有信心迈向百年油田的新辉煌。

  发扬铁人精神肩负创新重任

    铁人王进喜有句名言:“认识一个字,就像翻过一座山!我要翻山越岭去见毛主席!”这是铁人在当年艰苦条件下对知识执著追求的生动写照。没有读过书的铁人把一个个不认识的文字当作一座座大山,一边打井一边学文化,最终和石油工人们一起翻越了“千山万岭”,拿下了大油田。

  我们科技工作者每完成一个科研项目、每攻克一个难关,不也都是在翻过一座山么?

  铁人遇到的“山”是一个个陌生的文字,而科技工作者遇到的“山”是一个个未知的领域;铁人钻透地面几千尺就能获得大油田,而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这样一个博大精深的“大油田”,其厚度何止千万尺!在提倡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今天,科技工作者面对的山有千万重,科技工作者要学习铁人坚忍不拔、勇于攻关的精神,要像铁人那样“翻山越岭”开发祖国的“科技大油田”。

  在铁人那个年代,头顶蓝天,脚踏荒原,铁人喊出了“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口号。今天,我们国家的综合实力日益强大,现在的各项条件比铁人的时代不知要好出多少倍。当前,科技创新已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科技人员肩负着创新重任,科技工作者只有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永往无前地攻坚克难,还有什么样的高山能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

(来源:中国石油商务网)

热门关键词:石化阀门 阀门新闻 石化新闻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