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阀门网】(记者刘宪广 通讯员姜晶华 李玲)过去,科研人员需要自己查找、整理应用数据,这项工作占去他们研究时间的一半以上。同时,各学科人员的研究工作难以同步进行,既降低了工作效率,也影响了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成果质量。如今,在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协同工作环境平台上,这些问题迎刃而解。 近年来,随着新疆油田公司在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勘探面临的主要地质目标已经从寻找简单的构造圈闭全面转向寻找以山前复杂构造、低幅度构造和各种地层、岩性圈闭为主的各种隐蔽圈闭,勘探难度明显加大。面对日益严峻的勘探形势,2005年,这个公司提出了“圈闭日常化、井位制度化、上钻及时化”的高效勘探管理思路。这一勘探管理思路要求科研人员必须加强勘探基础研究工作,以识别圈闭为中心,以提供井位为目标,及时发现控制储量。 要适应勘探形势的复杂化以及满足高效勘探管理思路的要求,意味着科研人员的研究思路、从事研究的技术装备水平都必须有所转变和更新。2006年,这个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多学科协同工作、综合研究及决策”的平台——勘探协同工作环境应运而生。通过引入该平台,科研人员的研究思路和方式将从单学科串行为主逐渐转变为多学科并行互动为主。 据了解,勘探协同工作环境是一种全新的计算机网络资源优化组合技术。该环境由数据管理子环境、应用软件子环境、决策支持子环境构成。 2006年5月,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协同工作环境正式建成,该环境在硬件和网络架构形式、软件安装运行模式、协同应用效率效果等多方面处于国内油田首创、国际领先的地位。 该环境建设与应用研究主要研制人之一、勘探开发研究院勘探所副所长贾明辰认为,可以从3个方面理解勘探协同工作环境的作用和意义。 第一,“协同工作环境”通过对软件和硬件环境进行统一规划、协调,改变了科研人员以往“单兵作战”模式,给各学科科研人员一体化团队协作创造条件。 第二,在“协同工作环境”创造的软硬件与数据信息支持平台下,不同学科专家可以在同一平台一起开展勘探目标与难题分析、讨论等,并在此基础上提供勘探方案及部署决策,确保了圈闭评审、井位论证资料的全面、真实和可靠,提高了评审结论的可靠性,降低了勘探风险。 第三,利用地震、地质一体化应用软件及方便快捷的数据信息存取系统,科研人员的研究方式、思路正逐渐由单学科串行为主转变为多学科并行互动为主。 贾明辰举例说明:以往在一个科研项目中,负责地质研究的科研人员一般要等拿到地震解释成果后,才能开展地质研究和井位设计等工作。如今,在勘探协同工作环境下,地震、地质研究人员可以共同使用各种资料,互相参考研究结果,实现了数据、资源、成果共享。这种多学科互动,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成果质量。 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勘探协同工作环境在勘探生产研究中的应用效果日益凸现:从去年2月至5月,勘探开发研究院项目组通过评审的圈闭有17个,超过该项目组2005年通过评审的总和。仅去年勘探协同工作环境全面投入应用的半年时间,科研人员共提交评审圈闭181个次,提交井位230口,部署81口,工作效率较以往提高2至3倍,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通过该环境的运行,新疆油田公司研究人员还探索出了在一体化软件中,录井、气测、分析化验等多种地质数据的表达和应用方法,并掌握了多学科数据和多学科人员协同研究的思路。 (来源:中国石油商务网)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