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阀门网】这是两年零十一个月锤炼出的一份5200余字的重要政策性文件,一共二十二条。 它是集团公司党组、股份公司管理层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两大主题,落实“三大责任”,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一项重要举措和进一步夯实基础工作的重要步骤,承载着中国石油对百万员工、尤其是一线员工的理解、关爱与尊重。 它经过9次大的修改,终成其稿,随着新政策的稳步推进和有序落实,中国石油对员工的关爱与尊重将体现得更加具体而有效。 这就是集团公司新出台的《关于加强和规范一线队伍管理的意见》。 5200余字:字里行间充溢真情 2005年1月27日,集团公司印发《基层建设纲要》。这是指导集团公司基层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针对《纲要》提出的基层建设工作新要求及出台前“大调研”中反映基层建设中的新问题,2005年7月,集团公司人事工作会议对有关工作进行研究和部署。 2005年10月,集团公司人事劳资部门重点围绕一线队伍建设问题,召集中国石油上百家企业的相关人员进行了一次“不设框框”的业务研讨。研讨前,各企业对自家的一线队伍状况作了调查。 2006年4月,集团公司党组召开扩大会议,就加强一线队伍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决心用3年左右时间,在分专业将基层队伍状况调查清楚的基础上,找准问题,提出治本之策,逐个解决问题。 会后,总部机关相关部门首先从钻井、物探工程技术服务队伍入手,对800多支钻井队、100多个地震队的状况进行全面摸底调查。 2006年7月,在集团公司领导干部会议上,党组要求“从查找基层安全环保薄弱环节入手,分专业进行基层队伍状况调查”。 整个调查历时近半年。调查之细、用时之长、准备之充分、反映问题之尖锐、分析问题之深入、参与部门与企业之广泛,前所未有,彰显了集团公司党组解决问题的决心和党组与员工心连心、希望早日实现企业发展与员工价值有机统一的迫切心情。 集团公司人事劳资部门对调查情况作了汇总,并展开业务研讨。 2006年8月2日,集团公司总经理办公会听取人事劳资部门关于加强一线队伍建设等若干问题的汇报。人事劳资部门将相关的4份配套文件提交会议讨论。《关于加强和规范一线队伍管理的意见》的文件名称等被正式确定下来。 2007年2月16日,农历腊月廿九,集团公司总经理蒋洁敏主持召开总经理办公会,再次听取人事劳资部门汇报,研究《意见》。会议原则上同意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发布。 2007年6月5日,《意见》印成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红头文件。至此,历时两年零十一个月,经过9次大的修改,《意见》终于成稿。 在《意见》酝酿的1000多天里,集团公司分管领导多次听取汇报,参加机关部门研讨,提出重要修改意见;机关参与调研部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行程数万公里,深入一线扎实工作;人事劳资部门组织专门业务研讨不下5次,每次参与讨论的上市与未上市企业不少于20家,中国石油大部分油气田和炼化企业参与其中。 2007年6月15日,集团公司召开视频会,正式发布这份编号为“276”号的文件。 二十二条意见:彰显党组深切关怀 仔细研读这份只有5200余字、二十二条意见的文件会发现,“一切为了员工,一切服务一线”是它的最高使命。“固本强基,构建和谐”是集团公司出台276号文件的愿望与初衷。 企业改革发展进入新时期、新阶段,一线员工有了新企盼:盼能有固定休假时间,盼能多一些培训学习机会,盼能得到更多的理解与尊重…… 现在,“合理确定一线队伍轮班倒休方式”已经成了《意见》中单独的一条。《意见》要求企业确定合理的作业轮班方式,强制推行定期轮休制度;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连续性生产作业的钻井等野外一线队伍,要逐步配齐人员,按照“四班三倒”或“四班两倒”的轮班方式运行;对炼化企业一线队伍,要按照“五班三倒一培训”或“四班三倒部分培训”的轮班方式运行;对其他专业队伍也要确定科学合理的作业轮班方式,保证一线人员工作、培训及休息休假时间。 培训是员工与企业共同关心的话题。《意见》用较大篇幅,明确培训内容和重点,落实培训对象和时间。以培训“提素质、促生产、保安全、出效益”,既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 《意见》要求企业坚持做到“六个必须”,抓好不同培训对象的培训落实;对于必须进行脱产集中培训的人员,基层单位必须合理安排,将人员从岗位上替换下来,强化培训;关键岗位人员原则上每年轮训一遍,培训时间不少于12天。 《意见》明确,员工培训期间的工资、福利待遇不降低。 在《意见》的指导和规范下,现在培训对员工来讲成了机遇、待遇、福利和激励。这是中国石油员工的福气。 《意见》给员工带来福气的不仅是培训。它对完善一线关键岗位人员的培养选拔与激励机制,形成覆盖一线管理与专业技术人员到普通员工的成长成才通道,进一步改善一线员工工作和生活条件等都有具体的规定。 集团公司党组就是要通过这些具体、实在的措施的逐步落实,着力建立起一线队伍建设长效机制,切实维护和保障员工利益,努力营造“鼓励员工干事业、支持员工干成事业、帮助员工干好事业”的发展环境。 (来源:中国石油报) |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