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企业携高校联盟 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

企业携高校联盟 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

      2013/9/24 16:08:36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85

中国阀门网

 Famen88资讯:近日,石油工程机械公司召开清华大学博士生进工厂社会实践项目接洽会。这是继去年以后,清华大学博士生再次赴石油工程机械公司参加社会实践。
 
  近年来,石油工程机械公司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以技术资本为纽带,实施引智借脑工程,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快速提升自主研发水平,公司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不断增强,2012年完成出口交货值15.96亿元。迄今为止,公司年交货值连续三年保持35%以上增幅。
  
  国际化研发平台:突破发展瓶颈
  
  1月16日,在全国引进国外智力工作会议上,该公司四机厂被命名为“2012年度国家引进国外智力示范单位”。在全国17家受到表彰单位中,四机厂是集团公司和湖北省唯一获奖单位。
  
  四机厂是机械公司最早实施“引智借脑”的单位之一。每年在四机厂工作和考察的国外专家达200多人次。从2000年到2010年,四机厂先后走出三位“国家友谊奖”得主。
  
  四机赛瓦石油钻采设备有限公司美方总经理比尔·奈德是“国家友谊奖”得主之一。2005年,四机厂启动2800hp五缸柱塞泵研制项目,比尔·奈德利用专业优势,重点在五缸柱塞泵的材料研究、结构设计和分析等方面展开工作,并进行设计理论培训和方案审核,指导试验验证。
  
  在他的帮助下,四机厂成功研制出五缸柱塞泵,为开发世界首台2500hp车载式五缸压裂泵车和首套2500型压裂机组,承担国家“863”项目2500hp大型数控成套压裂装备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一五”期间,通过实施“引智借脑”工程,四机厂每年完成3~5项全新产品研制,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20多项,形成136项国家专利,其中6项发明专利获得授权或受理。
  
  博士后工作站:培养高端人才的摇篮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的中介站,它的设立为机械公司搭建起一座与高校“联姻”的桥梁。
  
  谭立军是该公司通过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引进的首位博士。自2012年5月进站以来,他带领研发团队重点研究高端泵头体材料与制造工艺。目前,阶段性创新研究成果已用于指导高压柱塞泵的生产试制,课题研究收到预期效果。在前不久公司组织的中期考核中,他的综合评价为“优秀”。
  
  “非常感谢公司安排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作为我的指导老师,为我开展课题研究提供很多帮助。”谭立军说。
  
  其实,表达感激之情的,远不止谭立军一人。从事材料研究的沈静,是从公司抽调到工作站的年轻技术员。她在谭立军指导下,用最高端材料研制出3000型泵头体。这让沈静很有成就感。她说:“跟谭博士学习,我改变了研发思维方法,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博士后工作站成立两年多时间,不仅充分发挥了博士后的科研带头作用,还培养了像沈静这样一大批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
  
  联合实验室:推进科技创新的加速器
  
  2008年,钢管厂开始研制螺旋生产线预精焊设备。由于没有可以借鉴的技术资料,在设计焊缝跟踪系统时,技术人员遇到困难。长春工业大学的研究人员主动找上门,提出把新研制的焊缝跟踪系统给钢管厂试用。
  
  在试用过程中,长春工业大学根据钢管厂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和完善这套系统。在技术交流过程中,双方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2011年,用于直缝钢管生产的预焊激光跟踪系统出现问题。这套跟踪设备来自意大利,维修费用较高。钢管厂与长春工业大学建立联合实验室,联合研制出预焊跟踪系统,替代了进口设备。
  
  2012年,石油工程机械公司通过与全国各大高校,以及科研机构开办联合实验室,取得了丰硕的科技创新成果。他们完成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3000型成套压裂设备研究项目,受到科技部中期评审组高度评价。2500型压裂机组、水下井口头与采油井口系统研制两个国家“863”项目,顺利通过科技部验收,2500型压裂机组获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海洋双机双泵固机橇成为国家981深水钻井平台上唯一的国内配套设备。

(来源:中国阀门网)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