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锻压机床行业企业应对低迷有方法

锻压机床行业企业应对低迷有方法

      2013/4/23 11:57:10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50

中国阀门网

 Famen88资讯:“尽管去年锻压行业有一半的企业处境艰难,但在行业的逆境中更多的企业抓紧内功修炼,对自身进行升级转型,深入开发市场,为走出困境积极寻找方法。”中国锻压协会秘书长张金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增速放缓压力大
  
  “我在锻压行业干了20年,没有一天感觉过轻松,每天都深感压力巨大,只有压力才能成为动力。”张金面带微笑地告诉记者。
  
  他表示,去年锻压行业销售增速明显放缓,众多企业生存十分艰难,全行业固定投资增速显著下降,按设备供应商提供的订单状况看,原有的锻压企业新增投资减少了约60%,而且还有部分新增投资依然用于扩大再生产,这不但进一步加剧了行业竞争压力,还会带来更大的产业投资和发展风险。
  
  张金告诉记者:“虽然统计数据还没有最终公布,但是去年全行业的销售额估计应该和2011年基本持平或者略有减少。”普通的锻造行业技术门槛低,前期投入相对较小,再加之前几年经济的高速发展,锻造企业的崛起也如雨后春笋一般。行业内上规模的重点企业数量从2002年的300余家增加到2010年末的近600家,产量也迅速增长。
  
  天有不测风云,随着市场的变化和经济形势的下行,前些年快速增长所掩饰的问题开始一一显现。特别是我国装备制造业长期“重主机、轻配套”,因此导致目前对制造工艺、加工工艺、检测工艺要求比较高的零部件产量不足,质量不高,成为制约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瓶颈。
  
  突破转型提效率
  
  面对订单大量减少,业内企业艰难维持,加之重复产能使得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各家企业纷纷加快对自身的升级转型。张金告诉记者:“虽然行业处在困境,但是穷则思变,这反倒促使企业积极完成更新换代,在行业发展一直较顺的前几年,众多企业都为了效益不断扩大产能。近年行业下滑却成了锻压企业转型的好时机。”利润就是生产效率,生产效率高,成本自然就会降低,企业的利润也会大幅提高。企业应该依靠先进的生产设备,独有的技术诀窍,做别人做不好甚至是做不了的产品。在普通产品上企业则可引进更加智能化的设备,缩短制造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员工是一个企业最关键的因素,提高员工的素质也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企业在注重生产的同时,也要积极主动地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员工技术水平。有了好的员工,留住他们同样是企业不容小觑的问题。尤其是在企业困难的时候更应注重员工的待遇水平,只有留住优秀人才企业才有发展的前景。
  
  市场营销是关键
  
  张金指出,现在很多企业把市场销售就简单地当做市场营销,其实不然。所谓营销,应该包含两部分,一是“营”,即经营;二是“销”,即销售。只有做好经营才会有好的销售。所以在行业运行放缓的现在,应该转变观念,企业要做好自我营销。
  
  张金告诉记者:“做好营销,企业先要做好自我宣传,尤其是在企业发展出现困境的时候更需要宣传。”因为行情不好而固步自封是不可取的,只有打开大门,走出去才能更多地接触市场,了解行业发展,切准市场脉搏,同时也让企业的优良形象深入人心。他还告诉记者:“以点代面式的宣传是不可取的,在宣传上点就是点,面就是面。”
  
  除了对外宣传,对于企业自身的文化建设也是关键所在。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能使企业更具有凝聚力。而建设好企业文化则要从基层做起,从最普通的一线员工做起,自下而上地营造良好氛围。好的氛围能激发出企业员工更大的潜能,最终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动力。
  
  “不要只给主机厂做服务,要参与到主机的研发设计中去,同主机厂建立合作联盟,在产品的最初期就同主机厂合作。”他在采访中谈到,现在的锻压企业更加注重于生产产品,而忽略了如何生产产品,只有更多地参与主机厂的设计、工艺等技术层面的交流才能了解新主机产品的特性,从而能更好的指导自身产品在生产中所需关注的环节,真正的做好配套件。
  
  张金强调,转型不一定就是技术革新,生产更加高端的产品,转型是双方向的。一部分是转型技术,一部分是转型针对的用户。最后形成高中低端产品都有相应的企业生产,不同的企业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实现行业的平衡发展。国家对此也一直引导配套及零部件生产的中小企业向“专、精、特”的方向发展,形成若干各有特色、重点突出的产业链,让我国金属成形行业更上一层楼。
  
  最后张金向记者坦言:“虽然现在形势还是微弱复苏,但是每个人心中想要过上好日子的愿望还是很强烈的,所以只要这种愿望不灭,未来发展的走向一定是向好的。”

(来源:中国阀门网)

热门关键词:机床行业 企业应对 低迷 有方法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