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核电中长期项目提前完成 核电能源或出现过剩

核电中长期项目提前完成 核电能源或出现过剩

      2013/4/10 10:44:01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85

中国阀门网

日本的核事故对国内的核能源利用计划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中国一重近20亿元的核电设备订单被中止交货,新的项目批准计划还没发出来。核电供应商们都在等待项目重启的消息。
  
  尽管今年两会期间,湖南省人大代表团提出了国家启动装机500万千瓦,总投资达到600亿元的桃花江核电站的审批建议,但是到2015年前,该项目可能难以有下文。
  
  2012年10月24日国务院在召开常务会议,讨论并通过《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十二五”时期只在沿海安排少数经过充分论证的核电项目厂址,不安排内陆核电项目。该规划已经以发改能源2013年208号文的形式下发。该规划确定2020年国家预备实现核电装机发电容量为5800万千瓦,同时在建3000万千瓦左右。这比起2010年所传出的规划2020年核电装机发电能力达到7000多万千瓦乃至更多的数字,几乎有天壤之别。
  
  这也使得国内的核电装备能力建设,可能步入过剩。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特别顾问隋永滨说,目前国内核电设备的生产能力,如果按满负荷生产,到2020年可以满足八九千万千瓦装机的需求。核电正在从部分行业过剩,走向全行业过剩。截至2012年末,国内已运营核电机组15台,总装机规模为1244.4万千瓦,在建机组31台,装机规模为3380万千瓦。2015年,预计装机规模超过4000多万千瓦。但是2015年前上述桃花江核电项目难以得到批准,按此看,该项目即使批准并最快运行,也需要到了2030年以后。
  
  按照去年3月1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国四条”要求,核电新建项目审批要等到核安全规划出台后再重新启动。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核安全规划》、《核电安全规划》和《核电中长期发展调整规划》有望提交审议。这三项规划通过后,意味着核电新建项目审批重启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而这一系列政策程序最快在三月底前完成。
  
  上述权威人士表示,由于内陆核电站目前在技术和安全性上仍存在较大争议,按照政策主管部门意图,未来新建项目审批将暂不考虑内陆核电项目申请。
  
  国家能源局已制定完成《核电技术装备“十二五”专项规划》。根据这一规划,到2020年前,国内投产的核电机组技术路线仍将以“二代”及“二代 ”为主,一直被寄予厚望的“三代”核电技术将可能在2020年后实现商业化。而到2030年后,“四代”核电技术将迈入商业化进程。
  
  随着国家调整核电规划,整个行业的装备制造业步入过剩,已出现隐忧。
  
  如果按照2020年实现5800万千瓦的核电装机运行容量,即使按最简单的每台机组需要100万千瓦测算,全国需58台套机组。但是实际国内的产能远远超过这些。隋永滨告诉记者,如果将第二代、第三代核电技术装备产能释放,每年全国可以产15套。如果生产第三代核电设备,产量会少点,不会这么过剩。根据了解,核电装备制造业仍处于结构性产能过剩阶段。现阶段,如锻件、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堆内构件、控制棒驱动机构这些核岛主要设备的年产能约为12套左右,特别是反应堆压力容器,目前国内有三家企业在做,其中仅“一重”一年的产能就可达到10台左右,全国年产能约为20台左右。而国内需求仅仅为6台左右。蒸汽发生器、管道分别有4家企业在做,产能超过10台套,实际需求只有一半。至于阀门、核岛主泵,因为技术含量低下,生产企业太多。截至2011年9月20日,国内持证阀门厂家为17家;到2012年5月18日,国外注册登记单位为35家。如果企业打价格战,会导致产品价格下降。比如,反应堆压力容器在2000年左右时能卖到2亿多人民币,目前只能卖到1.1亿元左右。主管道从之前的每套件1.4亿元,下降到1.1亿元左右。
  
  “主管道技术没有本质区别,从产能上足够的,但是在工艺上有些还需要稳步提高能力。”隋永滨说。中债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周小淞指出,核电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处于结构性产能过剩阶段。“在相关政策及装机目标不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预计核电设备制造行业产能的机构性过剩在短期内难以得到缓解。”目前各地基本都有核电产业园的规划,有的省市就有3个。周小淞认为,考虑到未来一段时间核电装机规划总目标并未有较大增长,大批规划的核电产业园区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行业的产能过剩,同时,地方政府在建设园区时缺少相互间的沟通与配合,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重复建设。

(来源:中国阀门网)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