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3D打印进入模具行业抢夺发展先机

3D打印进入模具行业抢夺发展先机

      2013/3/14 10:54:56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9

中国阀门网

  3D打印一出现就掀起了整个制造业的飓风,从概念到实物,在2012年3D打印元年,3D打印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虽然没有像苹果一样疯狂,但是其发展强势不容小觑。工业之母的模具就将3D打印纳入自己的发展规划。
  
  “传统打印机的最终产品是图纸,3D打印机是实物模型。模具是工业之母,目前超过90%的工业品由模具制造而来,但这种趋势正在被3D打印所改写。3D打印技术无需机械加工或任何模具,就能直接从计算机图形数据中生成任何形状的产品,从而极大地缩短产品的研制周期,提高生产率,实现低生产成本。”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罗百辉预测,如果东莞以模具制造的先发优势推广3D打印,预计未来3D模具打印所拉动的工业产值将在200亿元以上。
  
  东莞有发展3D打印基础和空间
  
  3D打印技术无疑将给传统制造模式带来极大冲击,未来极有可能会终结流水线制造模式,各类产品的制造可能会由现在的集中生产、全球分销变成了分散生产、就地销售,据估算,生产交易和流通成本有可能降到传统方式的十分之一。
  
  对发展3D打印,东莞具备一定的发展、孕育空间。罗百辉认为,东莞拥有全球先进的电子元器件生产以及激光等精密设备,这些都能对3D打印机的制造提供产业链配套。
  
  模具作为一个传统制造业,正在寻求产业升级之道。东莞模具产业占了全国1/5以上的市场规模,可以说,东莞制造业完善的产业链、娴熟的生产工艺,都为3D打印技术在东莞的技术转化、普及奠定不可替代的基础。
  
  罗百辉预测,如果东莞以模具制造的先发优势推广3D打印,预计未来3D模具打印所拉动的工业产值将在200亿元以上。目前,长安、凤岗、万江、中堂等镇街都已经有3D耗材制造商和贸易商,也有模具设计公司开始引进3D打印技术。
  
  3D打印技术要正视材料风险

  
  不过,由于3D打印材料依赖进口,而掌握最多打印材料的以色列Object公司也只使用14种基本材料,107种混搭材料。
  
  罗百辉说,3D打印机生产商所用的原料一致性太差,从形式到内容千差万别,这让材料生产商很难进入,研发成本和供货风险都很大,难以形成产业链。表面上是3D打印机捆绑了3D打印材料,事实上却是材料捆绑了3D打印,非常不利于降低成本和抵抗风险。
  
  不单在耗材,3D打印机缺乏标准,同一个3D模型给不同的打印机打印,所得到的结果也是大不相同。而一台3D打印机只能用同类耗材,比如金属3D打印机,那么它就只能用几种金属做耗材,而不能用尼龙、树脂等其他材料,如这类金属3D打印机售价在五六百万元左右,成本偏高、一般是用在工业设计上而不适合大批量的工业生产,因此制约了3D打印产业在东莞的发展。
  
  受限市场的大小和国内产业结构密切相关,原创型、技术开发型的企业用得多,东莞代加工企业用得很少。
  
  建立3D打印产业园培育龙头
  
  作为新成立不久的模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起人,罗百辉密切关注这项新技术。
  
  3月8日,该联盟30多家会员企业代表汇聚华科工研院,普遍关注RFID、3D打印、工业机器人,并希望尽快进入这些新兴市场。
  
  罗百辉建议,东莞模具业要发展3D打印,需在三方面努力:
  
  一是在政策层面上,把3D打印产业列入战略新兴产业并不够,还要加快专门出台举措扶持。
  
  二是结合镇街特色,先在长安、松山湖、横沥三个模具产学研基地,引进上游核心技术企业和科研机构。比如,松山湖华科产业孵化园就可建设成3D打印产业园区,引进并培育3D打印的龙头企业;示范区成功后,推广下游技术的普及在模具企业的应用。
  
  三是因3D打印涉及的产业广泛,尽管目前技术上可以实现,但价格居高不下,建议先扶持东莞汽车电子、时尚玩具、眼镜、鞋材、创意产业龙头企业。
  
  未来,专业镇街很可能以3D打印模式制造工业品,为东莞带来新一轮制造业大发展的机遇。


(来源:金模网)

热门关键词:3D打印 3D打印进入模具行业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