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数控机床发展将得到下游需求的有力支撑

数控机床发展将得到下游需求的有力支撑

      2012/12/21 10:43:07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14

中国阀门网

  数控机床发展目前总体形势是企稳向好,订单量相比今年开春以来回暖很多,机床出口贸易正向好的方向发展,机床进口有所下降趋势,高端机床仍依赖进口的程度较多。大型、重型机床需求较为旺盛,成为热点,普通数控车床供需饱和,一些有能力的企业已经开始或正在钻研新型机床、专用机床,意图拓展市场空间。
  
  中国作为亚洲乃至世界机床工具业发展速度最快、消费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对未来的机床工具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制造业各行各业市场经历起起伏伏,虽整体有所下滑,却仍稳步发展。其中汽车行业、军用行业、航空航天、电力工业、城市轨道交通、风能核能产业、船舶行业等用户行业,在扩大生产、提高生产效率等方面对机床行业提出了新要求,有望促进机床行业的蓬勃发展。
  
  机床行业尤其是数控机床发展将得到下游需求的有力支撑,根据“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专项规划,到2020年,航空航天、船舶、汽车、发电设备制造所需要的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80%左右将立足国内,未来我国机床行业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六大用户行业需求量大
  
  作为机床使用第一大户的汽车行业,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据悉,汽车工业“十二五”中,规划2015年汽车年产量为2500万辆,汽车工业协会负责人董扬预测为3000万辆,各主流汽车企业2015年产能规划之和更超过3000万辆,这无疑为机床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市场。
  
  作为机床重要客户的船舶配套设备(中低速柴油机、曲轴、螺旋桨、甲板机械等)行业,一直以来平稳发展,给数控机床、重型机床提供广阔发展空间。风电和核电装备制造业对高端数控机床有所需求,尤其是专用机床更待研发。
  
  我国航空航天行业迅速发展,有利于带动机床需求量,ARJ21支线客机和新舟600支线客机都将相继投产,大飞机项目开始启动,还有神舟载人飞船工程等都需要购置大批高速、高精、复合数控机床以及五轴加工中心等关键制造设备。航空航天产业对数控机床特别是高速、高效、高精度、多轴联动的高端数控机床还会有新的需求,其中可能包括制造复合材料整体构件的自动铺带机与自动铺丝机。
  
  中国电力工业将实施多元化能源提供战略,将高效、高速、清洁能源,如核电、风能等列为重点发展对象,以改变过度依赖煤炭等单一能源的局面。按规划,到2015年,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500万kW,2020年装机容量将达到4000~6000万kW。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可靠性、大规格、高强度的数控机床,如各种超重型数控机床和专机,还有五轴联动数控机床以及复合加工机床。
  
  城市轨道交通方面,根据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规划,至2015年的规划线路长度是2400km,投资规模近7000亿元,截至2008年11月已完成了1000亿元投资。城市轨道交通的大规模建设和规划,必将带动机床加工机床的需求增加,如大型铣床、磨床、重型机床等加工设备。以高速和提速、重载为重点的中国铁路建设与改造,已经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轨道交通业对机床的需求是多方位的。一个是机车(电力机车和电传动内燃机车)和车辆制造。
  
  另一个是车轮和车轴制造机日常维护,还有轨道加工和高速铁路轨枕加工等方面。上述这些加工制造急需通用数控金切机床、如加工中心、数控立车等。也需要专用数控金切机床,如轨道板磨床、车轴磨床等。还需要压力机、折弯机等成形机床。
  
  另外,通用设备生产形势向好,船舶行业保持较快增长,新承接订单情况有所改善。而其他机械行业都是机床的忠实用户群体,大中型企业和一些外商投资企业,将重点购买高中档数控机床,而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则多半购买中低档数控机床,对普通机床和非数控专用和专门化机床,也有不小的需求。未来,中低端机床还将占不小的比重。
  
  蓄势待发面向客户制造机床
  
  我国企业需要抓住良好的发展机遇,加强自主创新,提高技术水平和产业化规模,积极开拓新兴市场,以应对未来的市场竞争。
  
  拿汽车工业、航空航天工业来说,目前急需的高档数控机床设备有:高速加工中心、多轴联动加工中心、双主轴车削中心和车铣中心、精密磨床和复合磨床、精密电加工机床、精密大型龙头镗铣床和精密落地镗铣床、高效数控专机等,而这些设备国内企业还不能很好满足,产业化水平尚待提高。必须在尽快提高数控机床产品自主开发的基础上,加强国际合作,提高高档数控机床和成套的供货水平。


(来源:中国机床商务网)

热门关键词:数控机床发展 数控机床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