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企业新闻 > 四联集团:带动中国仪器仪表产业升级

四联集团:带动中国仪器仪表产业升级

      2012/12/12 10:04:01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27

中国阀门网

  四联集团:带动中国仪器仪表产业升级
  
  每到夜晚,北碚城区的路灯和往常一样明亮。不过如果细心观察,会发现这些路灯都很“聪明”,能智能调节光线的强弱。这些路灯都是新换上的“四联造”智能LED灯,覆盖了重庆市北环至北碚30多公里的高速公路以及整个北碚城区。
  
  四联集团举行LED产业基地奠基典礼
  
  这是四联集团精心打造的一块节能品牌。2008年以来,四联就集结了一批工业自动化技术人员投身LED产业,收获了智能化管理系统技术,能根据不同路段、不同季节变化对LED灯进行调控,既满足照明需要,也能更好地实现节能。
  
  自主创新提升内涵
  
  LED产业只是四联集团多元化发展的五大产业板块之一。自动化仪表才是四联集团真正摘得国内仪器仪表龙头企业的头号王牌。
  
  作为我国最早遭受国外技术封锁的高科技领域,四联集团一开始就特别重视自主创新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在仪器仪表领域的电磁兼容试验能力、流量标定检测能力、现场总线测试能力等几大关键环节上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带动了中国仪器仪表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对于四联这样的高科技工业自动化企业来说,不论是自主创新,还是合资合作等都离不开雄厚的科技实力。”四联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向晓波说。这几年,四联集团依托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世界范围内引进高端专业人才,完成了世界一流的高品质、大尺寸蓝宝石晶体生长和加工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再创新。
  
  近年来,四联集团的科技创新投入占到整个销售收入的5%以上。2002年,集团用560万元投资到技术中心“智能仪表及系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由此,该技术中心的研发设备、科研环境、运行管理机制等均得到较大提高。此外,集团对所属自动化仪器仪表生产企业还按照一定比例抽取基础研究基金,用于研究。近年来,四联集团自主创新对经营的贡献每年都超过40%,从位居行业中低端的现场仪表及配套向高端的软件、集成等高附加值、技术密集型领域攀升,极大提升了四联集团的品牌档次。
  
  合作创新拓展影响
  
  通过自主创新打造自己的品牌,四联集团多年来从未停步。四联集团不但依靠自身力量加强核心技术创新,还积极寻求国际合作机遇,提高技术起点,并十分注重“学习—消化—超越”的创新模式,一旦自主品牌对接国外前沿技术,便借助国外优胜经验,从整体上缩短技术差距。十年间,四联曾先后与日本横河公司、俄罗斯adastra集团、德国ABB公司等在智能系统软件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等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技术合作。2005年,通过国际合作开发的现场总线智能流量计成为国内第一个通过国际PNO标准组织测试、认证的产品。
  
  “四联的目标就是打造出具有自主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向晓波说。经过十年奋斗,四联已成功跨越了传统主导产业仪器仪表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巨大技术落差,迅速成长为以智能变送器、智能分析仪等为代表的世界尖端研发与制造中心。
  
  说起这些一流的产品和品牌,向晓波如数家珍:四联集团自主研发的P300系统,打破了西方国家的垄断,标志我国已具备了提供高质量核电过程控制系统仪表的能力;获得国家专利的智能监测仪,除了替人站岗,还能对水质进行24小时检测,环保人员不用亲自到排污口取水,就可进行复杂的化验……
  
  2011年,四联集团为重庆地铁一号线一期工程打造了屏蔽门及安全门系统。该系统采用新工艺、新材料,创造了多项技术革新及产品专利;设计了红外线障碍物探测、滑动门障碍物探测、滑动安全斜块等,在国内首次设计使用了屏蔽门进站指示系统。高科技屏蔽门实现了“四联造”。
  
  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四联集团已相继与霍尼韦尔、西门子、东芝等十多家海外跨国公司建立起不同形式的合资、合作经营模式。如合资组建的横河川仪、重庆海德世、耐德新明和公司,已发展成中国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变速器、车用拉索和城市垃圾收运系统生产商。
  
  重庆四联集团计划未来几年在渝打造一条国内最大的百亿规模LED产业链。根据总体发展规划,2012年四联集团将进入百亿集团,到2015年预期产值达200亿元,核心产业跻身全球自动化仪表前五强。


(来源:中国仪器仪表网)

热门关键词:仪器仪表产业 仪器仪表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