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中英推进核聚变科研合作 2040年或实现“人造太阳”

中英推进核聚变科研合作 2040年或实现“人造太阳”

      2012/12/10 10:31:44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52

中国阀门网

  英国核聚变专家日前在四川大学核物理学院举行的圆桌会议上提出,基于可控核聚变的能源发电有望在2040年左右实现,届时将极大解决人类未来能源短缺的问题,“人造太阳”将不再是梦。
  此次来访是英国政府首次组织核能领域专家到北京以外的城市和当地主要核聚变领域专家进行深度交流。
  自12月3日起,专家团先后抵达北京、合肥、成都,与中方核聚变专家一起分享各自在核能领域的专长,寻求在高等教育、科技研发等方面的合作机会。
  英国原子能机构主席史蒂芬·考利教授坦言,可控核聚变是解决人类未来能源危机的关键。由中国、欧盟、韩国、俄罗斯、日本、印度、美国七方于2006年启动的《国际热核实验堆计划(简称“ITER”)联合实施协定》目前在中英两国努力的带领下,有望在2040年左右取得实质性的突破。由于太阳的光和热正是由于核聚变反应生成的,因此ITER计划又名“人造太阳”。
  核聚变,又称热核反应,可以在瞬间产生大量热能。与现今以射性重金属铀、钚为原料的核裂变发电不同,可控核聚变以无害且来源广泛(例如海洋)的氢为原料,能够提供清洁环保又取之不尽的能源,同时能够避免类似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这样的事故。
  “如今进行的核聚变实验要在强磁场环境下提供高达2亿摄氏度的高温,技术要求极高,”史蒂芬说,“但又由于可控核聚变反应条件极为苛刻,即使发生意外情况,只需降低反应条件便可以加以控制,不会出现如今核电站易发事故的情况。”
  北京、合肥和成都作为中国核聚变科学研发的中心城市,具备中国最先进的核能源科技研发技术及设备,也有为国家培养核聚变领域专门人才的高等教育机构。
  “目前在稳定性的前提下,合肥的核聚变实验在持续时间上较为理想,而成都则在高温表现上较为突出,”四川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龚敏教授说,“如何能够两者兼得将是接下来研究的重点。”
  “我希望在三四十年后老了的那一天能亲眼目睹‘人造太阳’的实现,”史蒂芬说,“就目前的进展来看,我很有信心”。


(来源:中华机械网)

热门关键词:核聚变科研合作 核聚变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