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打造华南模具产业总部基地

打造华南模具产业总部基地

      2012/11/30 11:03:28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28

中国阀门网

  产学研相结合,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的智力优势,弥补企业自主研发的短板。在这方面,横沥镇近年来的探索与思考开始落地开花。昨日,该镇与上海交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6个单位共同建设的“东莞市横沥模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协同创新中心”)正式揭牌。据悉,这是东莞市首个专业镇“协同创新中心”,投资额达2.08亿元,建设覆盖模具全产业链的10个子中心,有众多相关企业与一批模具领域知名专家参与其中。
  
  广东省科技厅副厅长叶景图,东莞市副市长严小康、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负责人及横沥镇班子成员悉数参加了揭牌仪式。
  
  联合6所高校科研机构建10大子中心
  
  不久前,东莞市委、市政府正式出台了《关于促进科技、金融与产业融合的意见》等“1+4”系列政策。东莞希望加快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和加大政府引领力度,强化科技、金融、产业之间的衔接和互动,真正形成促进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动力。
  
  前不久,东莞市委书记徐建华到横沥调研时,也要求努力发展“要做模具到横沥,要模具技工到横沥”的产业和人才品牌。
  
  在这种背景下,横沥镇政府从今年6月起,陆续拜访了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国内重点高校,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
  
  今年9月,在全市“三重”项目推进会上,东莞市横沥模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被列为市级重大科技专项正式签约,协议投资总额达2.08亿元。
  
  据了解,该平台以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中心、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东华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6个共建单位为技术支撑,建设覆盖模具全产业链的“材料塑性成形技术中心”、“模具检测技术中心”等10大子中心,将围绕7大重点任务解决产业发展中的系列关键问题。
  
  横沥镇委书记陈锡稳表示,通过建设“协同创新中心”,逐步形成覆盖模具全产业链发展的公共创新服务平台体系,力争在“十二五”期末,将横沥打造成为东莞市乃至珠三角地区转型升级的示范镇区和华南地区模具产业总部基地。
  
  力争形成产值超200亿产业集群
  
  在昨日的揭牌仪式上,横沥镇与广东融易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招商银行(600036,股吧)等投资公司和金融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根据相关协议,仅广东融易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将在横沥成立创投基金,协议基金总额将达3亿元。
  
  此外,为解决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设备使用、担保等问题,该镇与远东设备租赁、东莞市担保协会等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共同为模具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撑。
  
  横沥镇委书记陈锡稳说,下一步,横沥将尽快成立小额贷款公司,扶持中小模具企业发展壮大。
  
  根据“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规划,未来6至10年,形成模具产值超200亿元的产业集群。记者了解到,当前中国模具重镇长安的模具年产值达180亿元。按横沥的设想,该镇在未来6-10年时间里,有望超越长安现有模具发展水平。
  
  声音
  
  配套服务体系建设带动产业集聚
  
  广东省科技厅副厅长叶景图:
  
  横沥镇确立从“模具名镇”到“模具强镇”的目标是完全符合横沥实际的。“如何才能推动大跨越大发展,抓住技术创新是关键。”
  
  通过“一镇一校”、“一镇多校”、“一镇一网”等多种模式,推进模具产业公共创新平台的建设,把高校的资源和新技术、新科研成果带到横沥来,共同推动模具产业的发展。
  
  协同创新中心可调动校企积极性
  
  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吴旦:
  
  今年3月,东莞市委书记徐建华带队,到我们学校寻求一个更好的产学研合作模式。6月份,横沥镇委书记陈锡稳落实徐建华指示,带队到我们学校,一项项地寻求合作空间。我们认为横沥镇党政领导班子决心很大、行动很快。
  
  当前,我国很多企业在自我能力的提升方面还有很多不足,还需要更多地与大学的研究人员进行合作。而通过协同创新中心这个平台,将有效调动企业和高校两方面的积极性。高校将为企业在技术创新和人才引进等方面提供支撑。


(来源:南方日报)

热门关键词:模具产业 模具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