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阀门网】
黄石模具材料行业 生机涌现寒冬不寒
11月19日,投资10亿多元的武汉重冶湖北奥博汽车覆盖件模具等3大项目开工,投资10亿多元的大冶炉冶模具材料等4个项目建成投产。
武汉重冶集团总经理薛汉振高调宣称,武汉重冶将打造以特钢模具、装备制造业为主导,集特钢冶炼、模具制造、精密铸造、成套设备于一体的产业链。
“在钢铁行业的寒冬里,重冶可谓‘大手笔’!”红地毯铺就的开工现场,数百名省市政府官员、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国内外模具材料行业的精英见证了这一时刻。
武汉重冶2007年9月落户灵成工业园。随后,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武汉重冶在灵成工业园的项目遭到重创。
在度过艰难期之后,2010年武汉重冶在大冶灵成工业园的项目再次启动,并连续3年实现高位投资。
如今,在灵城工业园在建、建成的85个项目中,武汉重冶的项目占到了45个,武汉重冶在灵成占据半壁江山,投资额从20亿元追加到46.8亿元,占地2100多亩。
武汉重冶只是一家民营企业,其恢宏的气势不光令官方兴奋,也着实让业内人士感到振奋。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段正澄认为,重冶的布局不论是在黄石乃至全省都是一个创新之举,是钢铁行业困境时的亮点和希望。
黄石模具材料行业协会秘书长张炎臣说,重冶逆势起航,为黄石的模具材料行业带来生机。
国机集团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董事长谢东钢称,重冶为机械装备行业提供全方位服务,有效改变了模具材料行业的固定模式,可谓是破冰之举!
“哪里有矿哪里就有大冶人,哪里有模具哪里就有黄石人。”张炎臣还有意把“模具钢”称为“模具材料”。这源于模具行业的演变。黄石是中国近代钢铁工业的摇篮,逐渐崛起的模具材料行业从普通的模具钢做起,形成了系列的模具材料。据国际模协秘书长罗百辉调研,黄石模具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历经多年的锤炼,黄石现有模具材料企业330多家,两个模具材料生产加工基地,从业人员5万多人,年产模具材料60多万吨,形成冶炼、锻造、粗加工、模具制造产业链。去年全国模具材料用量为135万多吨,黄石的模具材料占据全国近半市场,出口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占据了印度大半市场,被誉为“中国模具之乡“。然而,去年冬季以来,黄石的模具材料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艰难。市场开拓乏力、成本居高不下、产业增长趋缓。浙江昆山、广东深圳两家企业就拖欠公司货款500多万元;9月30日公司还完最后一笔80万元贷款后,被告知不再享受贷款政策。
没钱购买材料,许多订单不敢接,出口量大减。去年该公司新建的一家热处理分厂,于今年10月被迫停产。
黄石市康源特钢有限公司是一家200多人的民营福利企业,年产模具材料1万吨。由于受市场和资金的影响,每月的产能从去年的1000吨下降到现今的700吨。
就在黄石模具材料行业感到“冬天的严寒”时,重冶的强势投入,无疑给黄石的模具材料行业带来一丝温暖。
重冶的多样化拳头产品、纵深发展的产业思路,对黄石的模具材料行业都具有深远的影响。重冶产能上来了,不光能做大黄石的模具材料的块头,叫响黄石模具材料的品牌;同时,重冶的先进设备,规范的流程,可以带动中小型企业的跟进。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重冶和黄石是各有优劣。黄石的优势在于产业基础雄厚、配套完善、人才队伍强大,但其劣势在于缺乏龙头企业,经营太散。而重冶有良好市场、先进设备和技术优势,其劣势需要中小型企业为其配套。双方完全可以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
应对市场寒潮,仅靠企业“强身健体”还不够,政府更要有所作为。应以重冶的强势进入为契机,对重点品牌进行扶持。
可组建大集团、大公司,进行专业化生产。举例说,过去温州的不锈钢产业也是散而乱,通过政府和行业协会的引导,现在走向了规范。杨凡相信,黄石的模具材料产业也可以打磨出来!
目前,黄石市模具材料行业协会根据规划,将通过“发展壮大一批、联合改造一批、关停淘汰一批”的思路,鼓励企业进园区、做大规模抵风险,规范经营求发展。
(来源:机电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