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钢铁企业进入低速微利发展期 需实施精细化管理

钢铁企业进入低速微利发展期 需实施精细化管理

      2012/11/19 9:39:29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26

中国阀门网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协调司副巡视员李忠娟赴重庆钢铁公司长寿新区、攀钢西昌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和河北钢铁集团唐钢本部等部分钢铁企业进行了调研,了解当前钢铁企业生产运行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城市钢厂在解决与所在城市发展定位冲突方面的有关经验。
  
  重钢长寿新区是在淘汰重庆市原有690万吨钢铁产能(包括原重钢大渡口厂区产能)的基础上建设的,于2011年9月全线建成投产,产能规模600万吨。重钢长寿新区按节能环保和循环经济理念建设,总图布局紧凑合理,吨钢物流运量比仅为1:3.5,吨钢占地面积0.65平方米;品种结构特色性强,专用船板已占其中厚板产量的90%以上,实现了装载量30万吨级以上船舶所需钢板全规格供货;吨钢综合能耗低于600千克标煤,吨钢耗新水低于3立方米,二次能源全部实现高效回收利用,自发电量占总耗电量比重达63.5%以上,特别是充分利用太阳能等新型清洁能源,进一步降低了厂区生活能耗。重钢在发展钢铁主业的同时,还积极培育发展环境产业和矿山资源综合利用等重点非钢产业,已经成为集团新的效益增长点和重要减亏渠道。
  
  攀钢西昌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基地于2011年12月竣工投产,现已形成16万吨钒渣、1.88万吨钒制品、400万吨铁、390万吨钢、370万吨热轧材的年生产能力。项目立足于钒钛资源的综合利用,建有专门的提钒生产线和钒制品生产线,同时注重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采用了全封闭料场、烧结全脱硫、二次能源利用、水重复利用、太阳能照明等一系列节能环保措施。目前,项目生产运行已基本稳定,大部分工艺技术指标达到或优于设计指标,铁水提钒率超过95%,但由于受市场需求低迷、产能发挥不足、精细化管理程度不足等因素影响,未能实现盈利。李忠娟在调研中要求,攀钢集团要充分发挥其资源特别是钒钛资源的优势,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强生产运营管理,早日实现项目盈利目标;同时要继续加强节能环保措施,满足西昌市的发展定位要求,实现与城市的和谐共存。
  
  2008年以来,为解决污染物排放对城市空气环境质量影响,实现与唐山市友好共存,唐钢开始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各项措施,已经取得显着成效。几年来,唐钢积极淘汰落后产能,从源头解决耗能和污染问题,并对拆除区域全部进行绿化美化,厂区绿化覆盖率已达到50%以上;投资26.8亿元实施了一系列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大幅度降低了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实现了二次能源的高效利用,吨钢综合能耗570千克标煤,烟粉尘排放0.62千克,自发电比例61%以上,可再生资源利用率达到100%;建成了华北地区最大的城市中水与工业废水处理中心,唐钢南区在业内率先实现工业水源全部采用城市中水,并形成了供应周边工业区企业的能力。唐钢是河北省首批开放的工业旅游企业,其企业形象已经成为唐山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以首钢为代表的跨区域搬迁、以重钢为代表的区域内搬迁和以河北钢铁集团唐钢为代表的原厂区节能环保改造代表了城市钢厂解决与所在城市发展定位冲突的几种典型模式。实施搬迁的城市钢厂要兼顾企业资金技术实力、搬入地的区位优势、搬出地的产业接续、搬迁企业的能力提升、富余人员的妥善安置等因素,因此,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有序搬迁城市钢铁企业。我国众多城市钢厂中只有少部分企业具备搬迁条件,更多的城市钢厂应当学习唐钢经验,推进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强化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提高管理水平,发挥社会功能,努力实现与所在城市的和谐共存。

  受下游需求增速放缓、上游原材料高价挤压等因素影响,钢铁企业普遍面临生存经营困难,半数以上钢铁企业陷入亏损局面。从国际国内经济走势和全球钢铁产业发展周期来看,我国钢铁产业将进入相当长的低速微利发展期,钢铁产业转方式、调结构已迫在眉睫。
  
  金模钢铁网首席信息官罗百辉建议,钢铁企业要充分利用当前市场低迷的倒逼形势,转变传统增量发展思路,实施精细化管理,向内挖潜增效,控制成本,加强技术创新,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实现由传统产品制造商向综合成套服务提供商的转变,积极应对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同时,政府将继续推进体制、机制、税收等方面的改革,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平稳发展。


(来源:金模网)

热门关键词:钢铁企业 钢铁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