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阀门技术 > 机床工具领域尖端技术

机床工具领域尖端技术

      2012/11/6 10:11:16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113

中国阀门网

  机床工具领域尖端技术
  
  迎来纳米时代磨削、研磨加工
  
  随着IT关联产品、汽车、家电等工业制品不断发展,高性能磨削、研磨加工重要性日益增大。对于生产技术人员来说,高精度化、高效率化自动化永远主题。磨削、研磨技术研究开发成果推动着工业产品更新,正脚踏实地向前发展。
  
  (1)磨削、研磨技术重要性日益增大
  
  如今几乎已普及到所有家庭个人电脑(PC)所配备硬磁盘(HDD)过去超精密机床上用单晶金刚石刀具切削加工。近年来,磁盘面记录密度年增长率达到100%,实现了每1平方英寸达1G记录密度。这一技术经磨削加工后铝合金基盘上镀上无电解NIP薄膜,再通过研磨加工使其表面平滑而得以实现。而高性能加工技术进步,也使得基盘材料从铝合金更换为刚性比更高硅酸铝玻璃、晶化玻璃等,因此,磨削、研磨加工重要性也更大了。
  
  (2)高精度化
  
  直线电机刚开始开发时,因其能实现高速加工而备受瞩目。但近年来,使用直线电机目已逐渐转向高精度化。也就说,直线电机诸多优良特性,很高定位精度圆弧插补精度尤其令人刮目相看。其原因非接触式驱动系统没有传统伺服电机旋转减速用齿轮副、滚珠丝杠、耦合件等各种机械因素引起误差,以及直线电机必然采用闭路控制。
  
  今后,高精度化加工技术发展将日益加速。精密加工,最重要加工之一高精密平面加工。尤其精密测量仪器、光学仪器、硅片等超精密加工领域,要求加工出无限平滑表面。为此,机床制造商开发出了超精密平面磨床,采用独立可变静压滑板技术实现高刚性加工同时,又实现了即使存偏载荷,油膜厚度也不会发生变化(工作台不发生倾斜),磨削平面度达到lμm/m2。此外,加工表面通过抛光可以实现0.03μm/m2平面度。为了实现高精度加工,就必须克服热变形。具体来说,需要尽可能减少来自驱动电机轴承、导向面等加工发热。此外,为了不使加工工件发生热变形,还需要控制加工点产生热量来自工件表面汽化热。为此,该超精密平面磨床配置了既恒温又恒湿隔离罩,作为完整系统加以商品化。
  
  (3)高效率化
  
  加大砂轮进给量、降低工件进给速度间歇进给磨削技术与使用电沉积磨轮高圆周速度磨削技术相结合而形成HEDG(HighEfficientDeep-CutGrinding)磨削技术欧洲已经实用化了,但日本还几乎无人采用。另一方面,减小砂轮进给量、提高工件进给速度快走刀磨削(高速往复式磨削)金属模具加工等行业正逐渐成为成型磨削主流。这种磨削加工方法通过曲柄、液压伺服装置或直线电机增加单位时间工作台往返次数(对行程较短工件也可以采用砂轮连续进给),从而可以大幅度提高加工效率,也适用于金属模具穿孔等短行程磨削。该方法缺点工作台反转时高加/减速运动容易引起振动,需要设法加以抑制。为此,可以采用减轻工作台重量、加重底盘、进行加/减速控制以及进行平衡等方法。快走刀磨床已被许多平面磨床生产厂家看好,认为可以进行商品化开发,今后将成为金属成型磨床主流。
  
  (4)小型化环保(节能)化
  
  以前JIMTOF(日本国际机床展览会)上,各厂家展出小型机床很受瞩目,主要原因于:为了适应多品种、小批量生产,需要灵活改组生产线,因此迫切需要统一机床宽度。而且机床小型化可以带来许多预期利好,如缩短生产线长度、减少占用空间、容易变更生产线、提高工厂内部信息传递等。
  
  某家公司推出了“节省能源空间”概念机种。该磨床占地面积不到普通磨床40%,尤其宽度尺寸缩小至1200mm以下。一般来说,占地面积缩小不便于维修保养,但该磨床将维修保养部分集到机器前后,提高了维修便利性。此外,该公司将磨削液供给量削减了50%(加工有工件甚至可削减99%),减小了对环境影响。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热门关键词:机床工具 机床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