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市场评测 > 负压吸引法与密封法调节胸膜压效果相似

负压吸引法与密封法调节胸膜压效果相似

      2012/10/30 11:08:53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47

中国阀门网

  负压吸引法与密封法调节胸膜压效果相似
  
  为了比较行肺叶切除术后两个规范化的胸引管模型的持续漏气时间,意大利Ospedali Riuniti Ancona胸外科医生Alessandro Brunelli等人进行了这项研究。(Eur J Cardiothorac Surg (2012))
  
  在这个前瞻性随机试验中,他们把连续100位在2011年11月因肺癌行肺叶切除术的患者纳入他们的研究中。然后他们将一个8mm的胸引管连接到一个电子控制系统上以维持胸膜压在预设值(规范化的负压吸引模型)或在生理学范围内(规范化的密封模型)。随后他们将患者随机地分成两组:组1,规范化的个体化负压吸引模型(根据肺叶切除术的类型,将胸膜压范围定位-11到-20cmH2O)。组2,规范化的密封模型(胸膜压为-2 cmH2O)。漏气的持续时间(h)是从术后开始评估一直到其值始终低于20ml/min时终止。若患者延长漏气(>168h),则在出院前以便携式装置连接胸引管。持续漏气时间为192h 。样本量设计为预计能在80%统计效能下检测到2种方法漏气差异1天。
  
  结果发现,这两组患者的几个基线数据和手术相关指标均平衡。而且组间也没有发生交叉。两组的平均漏气持续时间(组1为 28h ,组 2为 22.2h, P=0.6)、延期漏气患者的数目(组1为5个,组2为4个, P=0.7)以及出现的其他并发症(组1为 6个,组2为7个, P=0.9)都相似。组1中16位患者、组2中21位患者在拔管后立刻出现漏气。在他们之中,组2(规范化的密封模型)的患者的漏气时间持续到34.5h,较组1(规范化负压吸引模型)更少(52.9 比 87.4, P=0.07)。
  
  所以,他们认为行肺叶切除术后,规范化的密封方法和规范化的负压吸引方法在处理胸引管方面同样有效和安全。基于客观资料,该结论显示规范化的密封方法与规范化的负压吸引方法相比没有优势,这也许对将来的规范化胸膜压的研究有所帮助。


(来源:丁香园)

热门关键词:密封法调节 密封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