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市场评测 > 我国五金工具发展创新之路分析

我国五金工具发展创新之路分析

      2012/10/10 21:50:16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63

中国阀门网

 五金工具行业整体发展水平归根结底取决于业内企业经营水平和发展速度。我国五金工具市场要想实现由大到强成功转变,需要各企业自主自立、积极创新,从而推动整个行业发展。
  
  五金工具缺乏创新
  
  我国是五金工具的生产和出口大国,其中,在全球销售的电动工具中,绝大部分是从我国生产并出口的,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主要的电动工具供应商。虽然我国五金工具产业规模较大,但由于技术创新能力偏弱、市场结构过于单一、品牌影响力较弱等因素,许多五金工具生产企业往往缺乏核心竞争力,难以做大做强。
  
  我国目前年刀具销售额为145亿元,其中硬质合金刀具所占比例不足25%,不仅与国际市场刀具产品结构相去甚远,也不能满足国内制造业对硬质合金刀具日益增长的需求。目前,刀具结构失衡就是生产的刀具与需求不对路。例如:用户需要的硬质合金刀具缺口很大,但高速钢刀具却生产过剩;现代制造业急需的高效刀具缺口很大,但低档标准刀具却生产过剩。
  
  五大因素阻碍发展
  
  五金工具市场调查报告显示,国际五金供应市场上:欧美发达国家由于生产技术快速发展与劳动力价格升高,将普遍性产品转由发展中国家生产,仅生产高附加价值的产品,而中国又拥有强大的五金工具市场潜力,所以更有利发展为五金工具出口大国。
  
  我国五金工具行业仍存在五大缺陷,阻碍了五金工具行业的发展。
  
  首先,五金工具行业龙头带举措用不强。五金工具产业,开拓工具龙头主干企业在本国外市场技巧、产业总体竞争力等长处不分明;
  
  其二,技巧创新才能偏弱,五金工具产业辨别仅有杭州、建德市级技巧重心1家和3家;
  
  其三,市场构造过于单一。五金工具重要业务来自外贸订单,出口依存渡过高,在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影响下,这些企业出口市场急剧萎缩,对生活开展已组成严重要挟;
  
  其四,品牌建立绝对滞后。五金工具大局部企业靠贴牌消费,短少着名度和中心竞争力。
  
  其五,公共平台效劳匮乏。即使有五金工具行业协会,但行业自律仍较困难,行业协会发扬的重心作用仍有困难。
  
  创新技术整合营销
  
  就产品创新来说,我国五金工具品牌好像永远要比外国品牌棋差一着,这样带来的就是竞争力下降,优势不明显。国内五金行业的技术创新,在国外市场上也无法取代其他品牌。所以,我国五金工具品牌还要更加注重新型技术的研发。
  
  外国的五金品牌的五金工具销售大多以一整套的方式,而不采用单只产品销售,这样既避免了采购一件产品的不必要性,就一些普通的产品来说,国外品牌也和国内品牌相差无几,为什么外国品牌的统一类型产品往往高出国内品牌的数倍。虽然国内品牌和国外产品的性能都一样,但是外国品牌在产品质量和外观设计上却完胜国内品牌,我国五金市场相对以往一直走价廉物美的道路,从未来整个市场的看来,只有整合一体化的模式才能更贴近消费者。
  
  众所周知,五金工具是劳动密集型行业,我国有传统的竞争优势,随着发达国家从制造业的淡出,我国的产品完全有能力占据世界工具五金的主导地位,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国的五金工具生产工艺与国际水平还有不少差距,很多企业没有新产品研发部门,更有甚者连专业技术人员都没有。因此,我国产品只能在低水平上与国际产品竞争。
  
  目前,发达国家还占据着世界中高档五金工具的市场,中国工具要在这一领域占主要地位,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因此,我国的工具五金企业需要不断地注重新型研发,同时提升产品的整体创新能力和营销模式,才能在整个国际市场中占据有效份额。

(来源:中国阀门网)

热门关键词:我国 五金 工具 发展 创新 分析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