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十年磨一剑 辽宁工业发展大提速

十年磨一剑 辽宁工业发展大提速

      2012/9/27 10:32:59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32

中国阀门网

  辽宁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李兵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党的十六大以来,辽宁工业乘势崛起,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按照中央的部署,在辽宁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打造新型辽宁工业,全面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规划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体制创新、结构优化、集聚发展、市场导向、开放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全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全省工业和信息化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工业增幅超过振兴以来的平均水平和东部沿海发达省份,整体运行质量达到改革开放以来最好水平。辽宁工业经过调整、改革开放和创新,取得了有益的经验和令人振奋的成就。特别是中央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辽宁经济社会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老工业基地建设进入全面振兴的新阶段,工业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目前,辽宁省工业已经形成了以重化工为主体、门类齐全、基础雄厚的产业体系。装备制造、冶金、石化和农产品加工业四大支柱产业占全省工业的比重达到87%。其中装备制造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工业增加值增长18.9%,主营业务收入增长30.2%。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占全省工业的比重分别达到32%、32.8%和41.8%,总产值居全国第六位。
  
  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主导地位不断增强。十年来,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进入快车道,速度快、质量高、规模大,全省工业经济总体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以上,比2002年末提高8.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在全国位次由第七提高到第六位,占GDP的比重从2002年末的47%提高到51.8%。
  
  工业投资力度继续加大,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十年来,全省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3万亿元,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超过45%。装备、冶金、石化、农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优势不断扩大。装备制造业年均增长35%,占全省工业比重达到32%,比2002年末提高10个百分点。
  
  自主创新成效显著,企业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进一步提高。2011年,全省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3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444家。共实施创新能力建设项目362个,其中国家级平台建设项目33个。工业新产品开发取得重大突破,累计完成新产品开发61000项,其中12500余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大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产品开发成功,打破了国外公司的长期技术垄断。华晨汽车集团公司开发的1.8T汽油发动机、沈阳重型机械集团的矿渣立磨、沈阳机床集团的五轴联动龙门式加工中心、大连机车的高效大功率中速柴油机等多项新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企业效益与规模大幅提升,重点领域领军企业不断壮大。十年来,企业效益增长格局发生积极变化,地方企业效益超过中央企业,成为拉动全省效益增长的主力军。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6781家,全省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4065.9亿元、利润1862亿元左右,分别是2002年末的9.15倍和12倍。通过技术改造、兼并重组,拓展新兴发展领域等措施,积极打造一批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的重点企业,超百亿元的骨干企业,其中,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350家,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企业45家。鞍山钢铁集团公司、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本溪钢铁(集团)公司等行业领军企业优势不断增强。
  
  大力推进转变增长方式,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十年来,深化节能降耗工作责任落实和基础管理,建立独立的工业节能目标责任及绩效考核方法,修订完成《辽宁省产业能效指导目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推广应用重点节能减排关键和共性新技术、新产品,在全国率先完善节能监察体系建设。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由2002年的3.61吨标准煤降为2011年的2.015吨标准煤。
  
  企业并购稳步推进,核心竞争力大大增强。2009年以来,全省共启动279个海外并购项目,成功完成百家以上并购海外科技型企业目标,并购总投资近10亿美元。通过并购,获得了一批世界顶级的核心技术、生产工艺,引进研发中心和知名品牌,大大拓展了企业研发水平和国内外市场。并购使一些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在整个行业内拥有了话语权。大连远东集团先后三次并购,现成为全球最大的高速钢钻头制造商和销售商,拥有世界37%的市场份额。
  
  2011年,辽宁省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面组织实施工业五项工程,加强经济运行组织协调,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工业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省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9%,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在发达地区中,高于上海、浙江、广东、江苏和山东。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4065.9亿元,在全国列江苏、山东、广东、浙江和河南之后居第六位,同比增长28.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在发达地区中,高于上海、浙江、广东、江苏和山东。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7222亿元,同比增长23.4%,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比重41.4%。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5.02%,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5.4%。
  
  特色素描
  
  迅猛发展的产业集群
  
  “十二五”开局之年,辽宁产业集群表现不俗,让大家眼前为之一亮:销售收入突破1.9万亿元,同比增长40%以上;销售收入超过百亿元的产业集群超过55个。承载着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这一重要历史使命的辽宁产业集群,不断地创造着一个个新的辉煌。
  
  铁岭市贴上了新标签。2011年9月,辽宁专用车生产基地被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授予“中国专用车生产基地”,辽宁省换热设备产业基地被国家科技部授予“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称号。
  
  这两个基地在2011年的业绩相当骄人。全年有5.8万辆各类专用车从辽宁专用车生产基地“诞生”,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258亿元。辽宁省换热设备生产基地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两个产业集群双双步入百亿元产业集群之列。铁岭市现在正在以最快的速度输出工业效益。
  
  铁岭市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只是辽宁工业产业集群发展的一个缩影。90个重点产业集群全年销售收入突破1.9万亿元,同比增长40%以上的数字不仅令人惊喜,同时向人们昭示,辽宁产业集群已经步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期,成为14个城市工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没有哪一次成功是偶然的。辽宁产业集群的惊人发展速度,来自于政府的大力支持,高标准定位,以及公共服务平台等完善的配套服务。
  
  曾几何时,在装备制造、石化、冶金等领域辽宁都拥有全国知名的企业,但企业的上下游产业多被省外企业占据。产业集群,一个辽宁人曾经陌生的词汇。跨入老工业基地振兴之旅的辽宁人,不失时机地奋力打出了产业集群这张发展“王牌”。
  
  辽宁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培育壮大区域特色产业集群,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实现全面振兴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大力发展工业集群的重大决策。
  
  围绕产业集群,辽宁省开展集群招商,把产业链招商作为承接产业转移、推动工业发展的着力点,招商的足迹遍布长三角、珠三角、中国香港和日本、韩国。2011年,抚顺市的沈抚新城共签约和建设项目31个,合同投资212亿元;石化新城累计引进各类项目11个,总投资额39亿元。
  
  在全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全力推进下,辽宁产业集群迅猛发展。辽宁产业集群发展创造了“辽宁速度”。截至去年年底,90个重点产业集群全年销售收入突破1.9万亿元,同比增长40%以上。产业集群销售收入占全省工业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42%。
  
  辽宁产业集群中产生了许多“巨无霸”。2011年,全省超过500亿元的产业集群有8个,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达55个以上,这些百亿元产业集群预计全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7万亿元,占全部90个重点产业集群的90%以上。
  
  大连高新区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产业集群拥有软件企业932家,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760亿元。这个软件集群已成为“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和“国家软件出口基地”。
  
  大石桥镁质材料集群被国家确定为“中国镁都”;瓦房店轴承集群获得了“中国轴承之都”的称号,企业品牌和自有知识产权优势明显,竞争力处于世界甲级行列。
  
  辽宁产业集群对辽宁经济的贡献不仅是提供了GDP增速,而且加速推动了辽宁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调整。而这背后,正是辽宁产业集群的高标准定位。
  
  在辽宁省产业集群的总体销售收入中,四大支柱产业——装备制造业、原材料深加工、化工、农产品加工4个行业产业集群占产业集群总销售收入的比重越来越高,而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信息和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集群也渐渐成为辽宁产业集群的主角。
  
  专家点评
  
  振兴需要统筹协调全面
  
  梁启东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工业的发展不能就工业谈工业。体制与机制的创新,不是在老体制下的重复重来,而是在新体制下的创新。如果想持续发展下去,还得依靠市场,什么时候运用好了市场的武器,发展就会提速。
  
  工业发展振兴需要统筹、协调、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不单纯是振兴大企业,更应该大量地发展中、小、微企业,不仅需要大力发展国有企业,更应发展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不仅要发展城市工业还需发展县域工业及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型服务业。振兴老工业基地主线是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加强增量,以调整创新促升级。
  
  梁启东,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辽宁省情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区域经济、城市经济、辽宁省情,侧重研究沈阳经济区问题。著有《中国城区发展战略研究》、《辽宁民营经济发展报告》等专著。


(来源:泵阀交易网)

热门关键词:阀门 阀门资讯 阀门新闻 泵阀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