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安全的新思路——借力国际组织
2006/11/17 0:00:01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269次
【中国阀门网】编者按:能源安全问题目前已经成为国之大事。本文认为,保障中国的能源安全不能仅仅依靠扩大对海外油气的投资,还必须重视国际组织的作用。文章认为,目前中国要保障能源安全就无法绕开与 OECD 以及 IEA 的合作,但是由于受诸多条件的限制,中国不可能马上成为其正式成员,因此中国目前有两种选择:或者考虑以非成员国身份参与其某些合作机制,或者考虑在参与 IEA 某些合作机制的基础上另起炉灶组建新的石油进口国组织。 在全球能源合作方面,国际组织的作用不可忽视。 1960 年成立的石油输出国组织 (OPEC) 在国际石油市场上几乎可以呼风唤雨。能源进口国之间的合作组织国际能源机构 (IEA) 建立了紧急石油共享机制,为应对石油危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进口国与出口国之间的对话和合作机制包括国际能源会议、世界能源理事会、世界石油大会、世界能源宪章等等。还有一些能源合作是在一些国际组织的论坛或对话框架内进行的,如八国集团、联合国贸发会议、亚太经合组织、东盟等国际组织内部都设有关于能源合作的对话机制或能源工作组。 中国无法绕开 OECD 和 IEA 在那些合作紧密的国际能源组织中没有中国的身影,而中国作为成员的国际能源组织往往是协调型或对话型组织。这一方面与有关国际组织具有相当程度的排他性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中国自身的参与能力有关。 作为一个石油进口国,中国必须和其他的石油进口国加强合作。 IEA 是世界主要石油进口国政府间的经济联合组织,其 26 个成员国均为号称“富国俱乐部”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 的成员国。根据 IEA 《世界能源展望 2004 》提供的数字, OECD 成员国的石油净进口占世界净进口总量的比例在 2002 年为 63% ,预计到 2010 年、 2020 年和 2030 年,这个比例将分别达到 68% 、 79% 、 85% 。可见,中国要维护本国的能源安全,与石油进口国开展国际能源合作,就无法绕开 OECD 和 IEA 。 IEA 已经无法忽视中国 IEA 同样需要中国的合作。据预测,在未来几十年中,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可能平均会保持在 5% 以上,而美国、日本等国家的经济增长率最高在 3% 。作为 IEA 成员的发达国家与非成员的发展中国家缺乏合作的平台和对话机制,石油进口国之间对能源的争夺加剧了两者的矛盾和冲突。因此, IEA 有必要考虑与非成员国之间的合作或接纳新的成员。 BP 首席经济学家彼特 ? 戴维斯认为, IEA 的组织结构相对于今天的全球化市场已经过时,把中国排除在外的国际能源合作是不可能取得任何成效的,应该改变 IEA 现有的规则,吸收中国成为成员。美国的一些智囊人士也认识到,没有中国的参与, IEA 就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成为 IEA 的成员国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原则上只有 OECD 的成员国才可以成为 IEA 成员国,也就是所谓市场经济国家。第二,成员国必须具备 90 天纯进口量的战略石油储备。比如韩国政府为了达到该组织要求的完全成员国的地位,就积极建立了大约相当于 90 天的石油进口量的战略石油储备,并于 2002 年成为 IEA 的成员国。中国目前还没有被普遍承认为市场经济国家,也没有具备 90 天纯进口量的战略石油储备,因此目前不是 OECD 和 IEA 成员国。 至于中国能否与 IEA 实现更高层次的合作,目前各方面也有一些建议。美国白宫前国家安全会议亚洲事务资深主任、现任密歇根大学国际经济及国家政治教授的李侃如就认为:如果无法使得中国成为 IEA 的正式成员,至少要让中国成为 IEA 的积极参与者。美国应带头向 IEA 其他成员陈述中国积极加入合作的特殊重要性,并积极探讨可行的合作类型。 中国目前的选择 目前中国要保障能源安全就无法绕开和 OECD 以及 IEA 的合作,但是让中国马上成为其正式成员是不现实的。在这一判断之下,中国就有两种方案可以选择: 第一,可以暂不考虑成为 IEA 的成员国,而考虑以非成员国身份参与其某些合作机制。比如中国可以考虑建立 90 天纯进口量的战略石油储备,参与 IEA 紧急共享体系。或与 IEA 达成一定协议,实现信息共享,共同行动,并在此基础上承担一定的国际义务。 第二,中国可以考虑在参与 IEA 某些合作机制的基础上另起炉灶组建新的石油进口国组织。目前成立对应于 OPEC 的 OPIC( 石油进口国组织 ) 的呼声越来越高。如果把目前全世界前十位的石油进口国和地区组织起来,其石油进口总量就与 OPEC 的产量相当。如果再能建立 OPIC 与 OPEC 的利润分成机制,并吸取 OPEC 内部协调上失败的教训,增加 OPIC 的内部协调和对外谈判能力,那么石油需求国家将改变目前这种价格的被动接受者的地位。
(来源:中国经营报)
|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