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企业新闻 > 电动车研发转至国内 沃尔沃将国产混合动力车

电动车研发转至国内 沃尔沃将国产混合动力车

      2012/8/2 20:56:10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95

中国阀门网

  电动车研发转至国内 沃尔沃将国产混合动力车

  当沃尔沃汽车集团高级副总裁、负责研发的Peter Mertens所做的题为“沃尔沃汽车全球‘Drive-E绿色驾控战略’发展路线图”的主题演讲后,参加7月20日“2012中国新能源汽车高峰论坛”的来宾惊讶地发现,这家拥有近百年的北欧豪华车品牌的未来规划,竟与不久前国务院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中设定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路线图保持了高度一致。
  
  “沃尔沃相信,在将来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段里,传统内燃机还将是汽车驱动的一个主要方式,但内燃机的热效率最高为30%,无论是增压还是其他解决方案,都无法满足越来越严苛的排放标准。”陆军是沃尔沃汽车总部负责产品战略和实施的总监,这次特意从瑞典赶到上海,只为亲自“押运”交付给上海汽车城用以做示范运行的15辆纯电动C30。
  
  按照《规划》,到2015年国内当年生产的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6.9升/百公里,节能型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降至5.9升/百公里以下。到2020年,当年生产的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5.0升/百公里,节能型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降至4.5升/百公里以下。而在美国市场,据陆军介绍,到2017年前后,已经取得大规模商业应用的丰田传统混合动力(HEV)车型普锐斯(非插电式PHEV)将拿不到任何补助,“2017年,美国政府要求EV(纯电动车)占1%,PHEV占10%。”换言之,届时“传统的混合动力会走到尽头,将全面进入PHEV”。
  
  和这15辆纯电动C30一同登陆上海滩的还有一辆将于今年11月在瑞典量产的插电式柴电混合动力版V60。这两款车型正是沃尔沃汽车“Drive-E绿色驾控战略”的具体产物。按照2010年发布的这一战略,第一阶段是对传统发动机车型的优化;第二阶段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出现在上海的PHEV V60和已经亮相的XC60混合动力概念车是其代表;第三阶段则是以C30纯电动车为代表的纯电力驱动技术。
  
  “目前,沃尔沃C30 电动车已向全世界客户推广了200辆到300辆,沃尔沃的目标是900辆。”沃尔沃汽车公司全球高级副总裁兼中国区董事长沈晖透露,在2013年,沃尔沃汽车公司将推出基于其自主研发的沃尔沃环保架构VEA新型四缸汽油、柴油发动机,这种类型的发动机约比当今的普通发动机轻40千克,燃油经济性则提高15%至35%不等。
  
  但对外界来说,更感兴趣的似乎是在《规划》到2015年给中国市场带来的包括EV和PHEV在内的超过50万辆的市场预期中,已经落户中国的沃尔沃汽车能获益多少?
  
  “这次交付给上海汽车城的纯电动C30主要用于为下一代EV做前期的数据采集,暂时不会国产。”沈晖在透露这则“利空”消息后话锋一转,“下一代纯电动C30将会国产,同时,在沃尔沃明年国产的第一批车型中,将包括混合动力车型。”
  
  据沈晖介绍,目前沃尔沃汽车的电动车研发已全部由瑞典转移到位于上海嘉定的沃尔沃中国研发总部负责。联想到不久前在山东衡远锂离子动力电池厂投产仪式上出现的沃尔沃中国区研发工程师的身影,沃尔沃汽车显然已提前作好了国产电动车的准备。
  
  来自沃尔沃汽车中国的消息显示,这款与沃尔沃国产车型同时量产的混合动力车型并不在沃尔沃现有产品序列中,极有可能是沃尔沃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两款新车混合动力版中的一款。这也意味着明年在中国市场投产的这款混合动力车型为全球首发。“新能源的全球首发希望在中国,因为中国是我们的主场。”
  
  按照时间表,沃尔沃汽车国产项目最迟将在今年9月获批,而投产时间或将在明年年中,届时,“别无选择”的沃尔沃汽车将首先以一款混合动力车型拉开其全面电动化的大幕。


 

(来源:中华机械网)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