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扬子东南缘下组合具良好油气潜力
2006/11/15 0:00:01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215次
【中国阀门网】“在上扬子东南缘下组合中,发育了有一定规模和良好油气显示的黑色页岩系,形成了两套优质烃源岩,二者在不同地区具不同的发育环境,不同地质时期生烃过程不同,导致生烃中心、生烃贡献不同,鄂西渝东、湘鄂西区下组合处在生烃中心及其周缘,可为其油气生成、成藏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为该区天然气勘探展现了广阔前景。”这是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无锡站腾格尔博士等科研人员基于多方面研究得出的结论。 南方海相层系以志留系为界,存在两大油气勘探领域,即三叠系—志留系(上组合)和志留系—震旦系(下组合)。上组合油气潜力已被勘探实践所证实,在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开发大场面已经形成。下组合自1964年发现威远震旦系气藏以来,一直备受地质界的关注。近年来,南方油气勘探已凸显海相下组合的重要地位,但该领域地质条件复杂,勘探程度低。 腾格尔等科研人员,在对上扬子东南边缘咸丰、大庸地区下组合可能存在的烃源岩层位进行系统野外实测、采样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和勘探资料,建立了相应的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综合剖面,研究了烃源岩原始发育环境、埋藏史和生烃史等,并利用生烃动力学参数计算出不同地质时期的生烃强度,进而对海相烃源岩及其生烃潜力进行综合评价和定量评价。微量元素、稳定同位素和有机地球化学参数的综合特征显示,上扬子东南缘咸丰、大庸地区不同层位的烃源岩具有不同的发育环境,发育程度不同。该地区下寒武统下部普遍发育有一套黑色页岩系,其中在大庸地区,总有机碳含量高,下段有机质尤为富集,连续4个样品(厚度达数十米)有机碳含量高达10%以上,这在南方乃至全国范围内下古生界是少见的,是一套优质烃源岩,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的斜坡带,主要受上升洋流引起的缺氧条件和高古生产力控制;在咸丰地区,有机碳含量相对较低,但已达到好—较好的烃源岩标准,形成于台内凹陷,主要受低能缺氧的滞留环境控制。另外,在研究区内还可观察到上奥陶统五峰组和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底部均发育有一套十几米至数十米厚的黑色页岩,已达到好—最好的烃源岩标准,形成于台内低能缺氧的滞留环境。 项目研究结果还表明,下寒武统、下志留统烃源岩样品富含沥青,有些样品中含有多期沥青,特别是两套烃源岩在不同演化阶段、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热演化和生烃过程,具有不同的生烃中心,对研究区生烃贡献也是不同的。下寒武统烃源岩在大庸、咸丰地区分别形成一个生烃中心,下志留统烃源岩在咸丰地区形成一个生烃中心,鄂西渝东、湘鄂西区两个探区正处在下志留统生烃中心及其周缘,具有丰富的油气来源,且生烃高峰期与燕山期及其前古构造—岩性圈闭形成时期具有较好的匹配关系,为早期油气聚集成藏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大量研究和勘探实践表明,湘西南山坪、贵州瓮安、麻江、同仁等古油藏的油源均来自下寒武统烃源岩;威远气田的天然气主要来自下寒武统筇竹寺组及由其生成的古油藏原油裂解气;川东和鄂西渝东区中古生界天然气藏中,下寒武统、下志留统烃源岩都有不同程度的贡献;特别是南山坪古油藏的发现,说明了湘鄂西凹陷具有与四川威远气田相似的生油及成藏过程,可以预测在鄂西渝东、湘鄂西等地区若能寻找到好的盖层和圈闭,有望发现类似而又未被破坏的天然气藏。 据悉,鄂西渝东、湘鄂西区一直是南方海相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之一,目前仅在湘鄂西地区钻探井就有40余口,钻入下古生界和震旦系的32口井中有13口井发现油气显示。其中钻遇地层生储盖组合不全时,油气显示率较低;而钻遇地层生储盖组合齐全时,有较高的油气显示率。该区钻探井的实际结果表明,探井成功率与钻遇地层的生储盖组合是否完备密切相关。 由此,项目研究人员认为,研究区后期构造破坏严重,使得保存条件成为现今油气成藏的关键;从油气成藏的动态平衡和大中型油气田的形成条件考虑,烃源岩质量及时空展布与储盖层、生烃成藏史与沉积构造演化史之间有效的时空配置,也是区内现今油气成藏的又一关键。
(来源:中国石化报)
|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