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市场评测 > 我国铸造产业技术和工业结构发展趋向

我国铸造产业技术和工业结构发展趋向

      2012/7/10 22:25:03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43

中国阀门网

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各行各业齐头并进,与其紧密关联的压铸工业也将会产生巨大变化,其中又以工业结构和技术趋向这两个方面的改变与进步为显著特征。铸造在机械工业中属于能耗相对高的行业,节能减排是我国铸造业的重要任务之一。中国铸造协会受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和中国工业机械联合会委托开展并完成了《机械工业节能减排政策研究(铸造部分)》工作,目前正和全国铸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一起制定《铸造企业清洁生产国家标准》。政府、行业组织、企业联动,在政策、标准、技术等诸多方面强化铸造业的节能减排工作,正在逐步显现成效。在历届博览会上展出的节能、环保、废弃物再生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得到普遍关注和好评。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及外销大型压铸件的需要,需求量日益快速的增长。国产大型压铸机的生产数量实难满足其需求。这给大型压铸机的进口创造了良机,而对为数不多的国产大型压铸机而言,在性价比方面尚存一定优势。因此迫切谋求国外先进技术,引进国外先进元器件加速提高自身产品的质量性能已迫在眉捷。”据国际模协秘书长罗百辉称,我国压铸产业在未来的技术发展上,主要有以下几大趋势:
  
  (1)压铸填充过程在理论上将逐步提高,在实践上也将不断升华;
  
  (2)压铸工艺参数的检测技术将不断普及和提高;
  
  (3)压铸生产过程中自动化程度逐步完善,并日益普及;
  
  (4)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和深入;
  
  (5)大型压铸件的工艺技术逐步成熟;
  
  (6)真空压铸的采用,进一步扩大压铸件的应用领域;
  
  (7)模具型腔的材料有重大的改进,新的钢种有所进展;
  
  (8)镁合金压铸件会有大幅度的增长;
  
  (9)快速原型模样设计的运用成为新的热点;
  
  (10)新的合金品种及其符合材料为压铸件的应用开辟新的途径;
  
  (11)半固态金属成型技术将有新的突破;
  
  (12)挤压铸造将扩大压铸件的应用领域;
  
  (13)压铸单元的完整培植将成为压铸生产的主要模式。
  
  综上所述,也已经充分说明压铸工业与汽车工业相互依存的关系。随我国汽车工业的跃升,汽车零部件的压铸件市场不断扩大,我国压铸工业应在以此为契机的同时,全面拓展其它工业门类的压铸件市场领域,为开创中国压铸工业的飞速发展时代而努力。
  
  同时国外压铸机制造行业看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为了降低成本,扩大市场而寻求合作发展的趋势也愈来愈明显和迫切。这就给双方增进合作、取长补短,带来有利的契机。这就是当前我国压铸机生产和市场的主流。据国际模协秘书长罗百辉分析称,我国铸造产业要实现大力发展,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进行行业结构调整,要重点在保增长中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支持铸造骨干企业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联合、兼并、重组,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和“专、特、精、新”专业化生产企业,形成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产业新格局。
  
  二是实施“我国铸造行业准入条件”,关闭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使铸造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三是要遵循新型工业化发展原则和国家相关产业政策,按市场经济规律和政策导向,对已具备产业集群雏形的产业集聚区和已建立的产业集群,要加强培育,坚持标准,按产业集群模式运作,培育各种产业集群的样板,总结经验,进行推广,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国际模协秘书长罗百辉指出,我国专业压铸厂的数量未来必将增多且规模逐步加大,有的还会延伸其后续加工服务。压铸企业则呈出相互合并、联合、依附的趋势。合资、外资、合营、合股等形式的压铸企业将会增加。一部分压铸厂会考虑加入舰队式的采购公司,成为供货商/制造商/承包商组成的集约化成套公司中的一员。

(来源:机电在线)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