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市场评测 > 垄断市场“反噬”制造业利润

垄断市场“反噬”制造业利润

      2012/7/3 20:55:45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66

中国阀门网

在钢铁、有色、水泥、化工等上游产业领域,绝大多数是国有企业特别是央企唱主角,处于绝对的垄断地位,而恰恰是这些国内的“巨无霸”企业,面对压力却未体现出多年重组后的“大而强”优势。
  
  从暴利到微利,再到全行业亏损,钢铁业无可挽回地滑过“三重门”。
  
  今年一季度,钢铁业实现净利润为负10.34亿元,是新世纪以来的首次全行业亏损,在全国工业行业中利润降幅最大。而实际上,近年穿越“三重门”的重点产业,又何止钢铁一个?
  
  日前,由经济日报社中经产业景气指数研究中心、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共同编制的一季度中经十大产业景气指数发布,环视煤炭、石油、电力、钢铁、有色、水泥、化工、装备制造、家电、服装十大产业,与上季度相比,除电力产业景气指数上升1.0点之外,其他九个产业的景气度均出现回落。
  
  中经十大产业景气指数还显示,与上季度十大产业均处于“绿灯区”不同,今年首季钢铁、有色、装备制造、家电、服装等五个产业下行至偏冷的“浅蓝灯区”,其中钢铁产业已逼近过冷的“蓝灯区”。
  
  对于钢铁业的大面积亏损,国家有关部门开出的药方依然是兼并重组,欲通过大幅减少钢铁企业数量、提高产业集中度,来化解产能严重过剩与需求增长有限的矛盾,改善钢铁企业经营状况。
  
  然而,兼并重组并非治本之策。为了在铁矿石定价上掌握话语权,提高整个行业的竞争力,这些年来,我国钢铁业其实一直在推动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产能,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却至今没有摆脱铁矿石价格高企的窘境,钢铁业盈利水平也始终像脱缰的野马一路下降。
  
  略加梳理不难发现,钢铁业亏损的主因有两个:其一,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市场需求放缓,造成钢材销量减少、价格下降;其二,铁矿石等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价格一直处于高位,再加上融资难、税费高等多重不利因素存在,严重盘剥企业的利润。
  
  面对这些前所未有的压力,仅靠兼并重组一招,难以使钢铁、水泥等国内重点产业摆脱泥足深陷。
  
  在钢铁、有色、水泥、化工等上游产业领域,绝大多数是国有企业特别是央企唱主角,处于绝对的垄断地位,而恰恰是这些国内的“巨无霸”企业,面对压力却未体现出多年重组后的“大而强”优势,展现出国际化强企应有的竞争力,原因何在?
  
  在笔者看来,以垄断企业为代表的制造企业利润显著下降,一方面,诚然是由于市场需求大幅萎缩、成本等多重因素挤压造成的,而另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却是缘于垄断造成的“反噬”长期垄断市场,到头来反而因此吞噬了自己的利润空间。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政府参与投资的企业占整个中国股市价值的80%以上,去年进入全球500强的57家中国企业,基本上都是国有企业,这些以央企为代表的国有企业,基本上垄断了国内上游产业,并将强大、庞杂的触角延伸到下游产业的各个领域,“位于上游的垄断性国企,能从充满活力的下游非国有企业的发展中得到好处。”香港科技大学一位学者这样描述。而实际上,垄断性国企不仅仅是“得到好处”,而是通过控制上游资源,来分食、吞噬民营企业的利润。
  
  这些年来,我国一直推动重点国企退出竞争性领域,但收效甚微。如今满目都是垄断性国企尤其是央企的身影,它们财大气粗,在国内享受着无与伦比的政策资源,多数民营企业如果不能“大树底下好乘凉”,就只能“识趣”地退避三舍。
  
  当大部分高利润的行业被垄断,必然会导致低效,同时让社会资本望而生畏;而当垄断性国企纵横大量市场化的完全竞争行业,与“民”争利,必然会遏制和挤压民营企业的发展空间,就像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执行院长傅蔚冈所说,垄断资源的上游国企成为吞噬下游企业利润的黑洞。
  
  如此情形,民营企业最终只能选择用脚投票,被迫逃离实体经济,而当实体经济的下游产业逐渐失去活力,陷入全面萎缩时,上游垄断国企从下游产业获取利润的空间越来越小,“食物链”难以为继,“反噬”局面也就不可避免地形成。
  
  当下的困境,改革是惟一出路。通过改革推动国企退出一些垄断领域,让更多社会资本进入相关行业,在开放的平台上公平竞争,只有上下游之间、国企与民企之间形成真正的互补性的共生关系,国内制造业才能重新焕发活力。

(来源:东瓯泵阀网)

热门关键词:垄断市场 反噬 制造业 利润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