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阀门网】一些化学公司分析人士认为,尽管中国经济持续保持增长,中国的化学品生产仍不能满足需求。需求增长的潜力仍然很大,投资机遇犹存。
10~15年内中国化学品市场相当于美国
中国己是仅次于美国之后的第二位化学品消费国,陶氏化学(中国)投资公司亚太和大中华地区总裁James McIlvenny认为,在10~15年内,中国化学品市场预计会增长到约800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市场那样大。
业界人士认为,中国工业生产和出口的快速增长,以及消费市场的强劲增长,将使中国对塑料和化学品需求有一个大的增长。
中国乙烯需求继续短缺
中国将继续加大投资炼油厂和蒸汽裂解装置,一些新建项目和小装置扩建,将使之达到世界级规模。环保法规的强化也将推动小~中规模生产工厂整合和重组。
据分析,2006年全球乙烯能力为1.2亿吨/年,其中,北美占30%,亚太地区占28%,西欧占20%,中东/非洲占11%,东欧/俄罗斯占7%,南美占4%。中海油壳牌石化公司CEO Simon Lam认为,中国一些新的大型裂解装置的投产仍不足以满足国内需求。国内新增能力的建设将减少化工产品进口,但中国仍将较多地依赖于进口以满足需求。据预测,中国2005年生产乙烯755万吨,需求量为1750万吨,短缺995万吨;到2010年,将生产乙烯1490万吨,需求量为2500万吨,短缺1010万吨。据预测,到2010年中国投运的乙烯能力将达到约1200万吨/年,使中国占全球乙烯能力比例将从现在8%提高到13%。
然而,同期内,中东计划的大量裂解项目将面向中国市场,为此,全球裂解装置开工率将从2004年峰值93%下降至2010年86%~87%以下。这意味着,严峻的竞争环境要求生产商提高裂解装置的经济性。中国的裂解装置正在趋于大型化,2006年全球乙烯装置年平均能力将达到45万吨/年。今后,中国新建设的所有裂解装置预计都是世界级规模。
跨国化工投资仍在加速
跨国化工公司仍在加速对中国的投资。
陶氏化学公司正在推进其在中国的几个发展方案,包括在张家港和其他地区的下游投资,以及潜在的大规模上游投资。该公司虽已放弃了与中石化在天津的石脑油裂解装置项目,但正在与神华集团开发在榆林附近的煤基烯烃项目。陶氏化学公司最近已计划投资2亿美元扩增在张家港的环氧树脂能力,并收购了位于湖州从事水质服务的浙江欧美环境工程公司。该公司已于2005年在上海建立了研发和信息技术中心。 拜耳材料科学公司的聚氨酯和聚碳酸酯业务投资正在从西欧市场转向快速增长的亚洲地区,尤其是中国。该公司前三年内在亚洲的投资己占该公司总投资的75%。在亚洲的销售额将从占该公司2004年总销售额86亿欧元的20.5%提高到2007年占总额的25%。该公司2004年销售产品350万吨的10%在亚洲生产,该公司在上海化工区投资90亿美元的联合企业第一阶段己经完工。
中国富产煤炭,原油价格的上涨和不确定性己促使中国致力于将煤炭作为替代能源。据预测,到2020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将超过4.5亿吨/年,对外依存度将提高到60%~62%,将高于美国的对外依存度58%。神华集团公司在内蒙古自治区的100万吨/年直接法煤制油示范项目已经国家认证。该公司正在研究与壳牌公司在宁东建设7万桶/年煤制油合资企业,并与沙索公司合作,分别在宁东和云林建设8万桶/年煤制油工厂。现已有约27个直接或间接法煤制油项目在建设中或处计划和可研阶段。
(来源: 化工在线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