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阀门网】1至10月底,中石化齐鲁石化公司烯烃厂组织乙烯装置生产乙烯达69.4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产了9570吨。
在增产乙烯上,齐鲁烯烃厂先后实施了7个技术创新项目:
“织网”。今年元月份,改变多年来沿用的操作人员挂牌巡检、采集工艺参数的传统方法,在乙烯等5个生产、辅助车间全部实施了先进的电子巡检,大大提升了生产装置的巡检质量,如同精密编织了一张覆盖全部生产区域的“安全网”,为乙烯等装置的高产稳产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优化”。他们在优化操作管理上下功夫,优化了裂解炉运行参数,及时调整裂解深度,提高了乙烯收率,精心做好GB-201裂解压缩机等重点设备维护,合理组织高负荷生产。
“用新”。新建16、17号裂解炉先后在2月、8月顺利建成投用,这两台裂解炉采用了国内先进裂解技术,使齐鲁乙烯装置的配置更加科学,大大增加了装置产能,同时大大降低乙烯衍生物的生产成本,80万吨/年乙烯填平补齐技术改造项目的顺利完工,标志齐鲁乙烯达到了年产80万吨乙烯产品的能力,跨入了我国乙烯行业第一梯队。
“提速”。研发、实施了一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裂解气压缩机组GB201在线调优方案,2月份成功实施,消除了影响高负荷生产的重大“瓶颈”,乙烯小时产量由原先的97吨左右增加到100吨以上,每年增加效益高达3600万元。
“消缺”。提前筹划乙烯装置的降负荷消缺方案,4月份在保证装置以每小时产乙烯60吨左右的同时,大胆创新,实施了新式干燥剂卸装作业法等重大举措,24小时装填不停,缩短了36小时的工期,提前84小时完成消缺任务。
“降温”。第六循环水系统新增的一间冷水塔5月份正式投用,破解了高温天气制约装置高产的瓶颈,为夏季高负荷生产创造了良好条件。
“减黏”。针对乙烯装置小急冷区急冷油黏度居高不下的问题,利用大急冷区减黏塔的能力,增设了一条跨线,实现大、小急冷区之间的急冷油循环,降低小急冷区急冷油的黏度,一举破解了小急冷区黏度高的生产难题,同时省下了一台5000多万元的减黏塔,每月还节省高达10万元的减黏剂购置费用。
(来源: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