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国内外五金工具市场动态分析

国内外五金工具市场动态分析

      2012/6/4 21:18:24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38

中国阀门网

 众所周知,五金工具是劳动密集型行业,我国有传统的竞争优势,随着发达国家从制造业的淡出,我国的产品完全有能力占据世界工具五金的主导地位,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国的五金工具生产工艺与国际水平还有不少差距,很多企业没有新产品研发部门,更有甚者连专业技术人员都没有。因此,我国产品只能在低水平上与国际产品竞争。
  
  随着科技的发展,对材料的表面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几十年来各种气相沉积技术的兴起,使表面工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些技术不但实现了机械性能的要求,如耐磨、减摩和抗蚀,而且在电磁、光学、光电子学、热学、超导和生物学等与表层有关的功能材料领域大显身手。
  
  无论在国际还是在国内,五金工具行业都是一个传统特征较明显的行业。目前国内五金工具市场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苏、上海、广东和山东等地方,其中浙江和广东最为突出。
  
  浙江的永康向来就被称为"五金之乡",而且浙江人的市场操作意识相当强,从当初的火锅产品、不锈钢保温杯到去年风靡一时的滑板车,给他们带来了滚滚财源。
  
  广东:即将成为世界的模具生产中心。目前,在深圳周边及珠江三角地区聚集了6000多家模具企业,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已连续在深圳举办了多届的华南国际模具展,吸引了25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家企业参加,是当今中国最具专业化、国际化水准的模具工业展会。
  
  国际五金工具市场动态
  
  1.发达国家将中低档产品向第三世界转移,由于生产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劳动力价格昂贵的影响,发达国家已将中、低档产品加速向第三世界转移,自己只生产一些高附加值的产品。
  
  2.DIY产品成为五金市场新宠。近年来,在欧美随着发达国家的建筑类五金产品设计以容易安装及维修为主,可自行装配(doityourself)产品及工具大受市场欢迎。据业内人土分析,今后两年,国内的建筑类五金产品也将走向智能化、人性化的发展道路。
  
  国内五金工具市场动态
  
  1.中国日用五金业跨入世界前列
  
  从1996年至今,中国先后建立了拉链、电剃须器、不锈钢器皿、铁锅、刀片、自行车锁等14个技术开发中心,压力锅、电动剃须器、打火机等16个产品中心。这些中心目前绝大多数发展成为行业排头兵,有的已成为世界排头兵,如苏泊尔炊具公司生产出高档的电压力锅;浙江超人集团电动剃器产量已超过日本三洋公司,成为世界第三大剃须器生产企业;温州大虎打火机厂成为中国最大的金属打火机生产企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2.中国逐步成为世界五金加工大国和出口大国
  
  我国已成为世界五金生产大国之一,拥有广阔的市场和消费潜力。虽说前几年金融危机对我国五金出口略有影响,但从1999年开始有所好转。出口创汇由1995年的27.6亿美元,上升到1999年的38.47亿美元,增长71.74%,平均年增11.4%,之后一直都在稳步增长。2002年,我国五金工业总产值达到1895亿元,同比增长19.15%,海关统计出口总额67.74亿美元,同比增长24.51%,其中,燃气热水器产量243.84万台,比上年增长19.18%;锁具12.30亿把,比上年增长9.43%;日用不锈钢制品41.5万吨,同比增长24.56%。据罗百辉介绍,现在中国五金产业中至少有70%为民营企业,为中国五金行业发展的主力军。另一方面,国际五金市场上:欧美发达国家由于生产技术快速发展与劳动力价格升高,将普遍性产品转由发展中国家生产,仅生产高附加价值的产品,而中国又拥有强大的市场潜力,所以更有利发展为五金加工出口大国。
  
  我国五金行业规模大、品牌知名度高、创新能力和新品开发能力强的企业纷纷表示,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企业的效益非常好,甚至打破了往年销售量越大利润额越低的状态。他们生产的产品在国际市场满足供货周期、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在价格上也与外商有了谈判的余地,步入了更好的发展轨道。不管是国内五金市场还是国际五金市场,均呈现出了向大企业、大品牌倾斜的发展势头,而且这种势头在2012年还将表现得更加明显。

(来源:中国数控信息网)

热门关键词:国内 五金工具 市场动态 分析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