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市场评测 > 五金工具营销:六点注意促进五金行业发展

五金工具营销:六点注意促进五金行业发展

      2012/5/26 9:23:35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96

中国阀门网

中国五金工具行业从上个世纪发展到今天,其营销特点大致经历了五个鲜明的阶段,即产品营销、服务营销、品牌营销、标准营销、解决方案营销。这个五种营销策略既具有独立性,又具有相互的兼容性。每一种模式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其具体的经济环境。以下笔者从中国五金工具行业的发展环境出发,分析每一种营销模式产生的必然性。
  
  五金业的发展空间是很大的。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负责人罗百辉日前表示,通过对8万多个消费者与零售业、五金市场的调查显示,30%左右的五金产品需求出自房屋装修,50%的产品取决于一些国内的五金供应商的供应能力。更多的家庭希望能够看到更多的五金产品被零售商所提供。但是非常遗憾的是,我们的市场研究还是非常有限的。诸如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在整个厨房的设计中,每年会有16%的市场需求增加,但是作为零售商,必须要了解市场和客户的需求,然后根据他们的需求制定出解决方案,在这个销售过程中要注意几点。
  
  1、个性化需求
  
  在世界范围内,五金行业正从传统意义上的工具行业转向时尚行业。消费正趋向个性化、注重质量,价格合理及更多的选择。顺应潮流,五金零售企业毫无选择地要向客户提供具有创意的工具,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
  
  2、质量是基础
  
  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五金销售人际关系是叁个十分重要的因素,而在这个因素中,质量是基础,良好的人际关系更有助于销售渠道的打开,质量却是长期合作的保证。
  
  3、做好宣传推销
  
  在有过硬产品的基础上,要做好宣传。厂商要善于推销自己、宣传自己。通过宣传把公司在五金行业的品牌优势、质量优势、资金优势等自身优势展现出来,这样才能让更多的客户同行了解我们、认识我们。
  
  罗百辉表示,有了产品质量基础后,如何推销就成为了关键。同档次的产品之间,要善于错推销。就像赛马一样,在推销过程中,我们用我们的二等品和别人一等品进行比较,然后再由我们的一等品和他的二等品比较,二等品和他的叁等品进行比较。懂得错位推销,大力宣传产品,积极热情的进行投资。
  
  4、注重产品结构调整
  
  大力发展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五金制品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同时,在努力吸收和转化先进技术的前提下,从各个环节入手,通过实施费用节减计划、能源结构改造等方式方法,尽可能减少浪费,提高管理水平降低单位成本,提高五金制品出口竞争力。
  
  5、重视电子商务产品的作用
  
  众所周知,通过电子商务进行贸易不仅能节省大量减少人力、物力,降低交易成本和库存,更为中小五金制品生产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创造了一个自由平等的竞争环境和更为广泛的合作空间,给我国五金制品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据罗百辉介绍,好的电子商务产品如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旗下B2B电子商务网站,是与欧洲最大的采购物流等协会联合推出的新型逆向电子商务产品,专注于中国模具机械及五金塑胶制品生产企业对欧盟的出口。会员企业中囊括了德国200强企业,其中就包括西门子、诺基亚、博世、宝马、大众、梅赛德斯奔驰等世界知名企业,因此“优质供应商”平台在促进我国五金制品出口上可谓得天独厚,是中国五金制品出口欧盟的绝佳选择。
  
  6、利用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
  
  在外贸中采取提高合同的首付比例,来降低汇率变动风险,防止汇兑损失,如签订合同首付率从以前的5%-20%提高到30%-40%;也可以在合同中约定升值极限,超过限定值就相应地调整产品出口价格来进行应对。此外,专家建议企业可以进行贷款切换,提前归还人民币贷款,再换成美元贷款;利用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远期交易,提前锁定远期汇率;商品交易中力争用人民币结算。
  
  中国五金制品协会理事长张东立对此补充说道,十二五期间,国产工具业应加大转型升级的步伐。生产企业应更加重视质量安全和科技创新。只有这样,中国工具业才能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迈进。同时,全行业不能进行恶性竞争,同行之间应携手竞合,并通过与国际同行间的合作,促进自身及全球五金行业的发展。

 

(来源:互联网)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