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海外并购潮集中爆发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海外并购潮集中爆发

      2012/5/19 20:32:11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58

中国阀门网

继三一重工斥资27亿元收购德国企业普茨迈斯特之后,柳工也斥资并购波兰工程机械企业HSW公司工程机械事业单元。同期,徐工机械正谋划并购混凝土工程机械巨头德国企业施维英(Schwing)公司……
  
  中国顶级工程机械制造商如今正加快走出去的步伐,一系列海外并购事件纷至沓来。虽然人们对海外并购并不陌生,但若倒退20年,中国企业往往扮演的是被并购的角色。现在的情况却恰恰相反。专家认为,这场跨国并购潮是我国工程机械企业逐步成熟的标志,是中国经济全球化形势下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海外并购潮集中爆发的背后,既有偶然也有必然。
  
  走出去实现壮大
  
  早在此次海外并购潮到来前的2008年,中联重科就以2.71亿欧元为代价收购了意大利混凝土机械企业CIFA100%股权。时间证明中联重科的选择没有错。在收购CIFA时,中联重科保留了原管理和生产团队,成为第一家这样做的大型中国工程机械制造商。3年来,被收购的CIFA成功摆脱了经济危机的影响并于去年开始盈利。中联重科则收获了先进的技术和全球营销网络的支持而得以高速发展。
  
  近年来,美国经济疲软与欧债危机不断蔓延,为有准备的中国工程机械企业海外并购提供了良好契机。部分企业抓住机遇,在工程机械发展竞争的浪潮中,为中国工程机械由制造向智造转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交易数量和金额均创纪录:交易数量207宗,金额达429亿美元;进入2012年,并购势头更加猛烈,很多收购对象都是全球一流企业。中国工程机械巨头的海外收购,并非仅仅拆除生产线运回国内,其所追求的是品牌认知度和分销网络,并实现将中国推上全球最大工程机械出口国宝座的目标。
  
  海外业务重要性凸显
  
  目前,全球工程机械市场规模达1500亿美元。中国企业完全能大施拳脚,走出去并夺取更大份额。2010年全球50大工程机械制造商中,中国制造商营收占比达15%,而2003年仅为1.6%。按照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销售规模将达到9000亿元。要实现这一快速增长,海外并购无疑将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做大做强的捷径。
  
  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曾表示,将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投资并购、整合资源,培育国际知名品牌,加大对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支持。他指出,未来我国将加快与重要经贸伙伴的投资保护协定谈判,消除市场准入障碍,强化投资权益保护;加强对企业的风险提示,完善境外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指导企业应对海外反垄断审查和诉讼。
  
  这对于正处在发展转型阶段的中国而言势在必行。由于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阴云未散,欧洲大量企业面临产品销量下降、拖欠供应商货款与员工薪资甚至濒临破产的局面,这不仅调动了中国企业海外抄底的积极性,更为中国企业迅速提升综合实力、融入国际市场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良机。这些并购若能顺利完成,对于扩大我国工程机械企业品牌海外影响力、吸纳国外工程机械企业先进技术、提高中国产品品质均具有实质性作用。相比通信、汽车行业命途多舛的海外并购,我国工程机械企业的并购之路则较为顺利。此外,在拓展海外市场的同时,我国工程机械企业近年来还注重加强了海外商标和专利布局,为并购顺利进行打下基础。
  
  并购需加强风险防范
  
  随着中国工程机械企业海外营销和制造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海外并购等手段对全球市场的不断渗透或深入,中国工程机械产业国际化拓展定将步入更高、更新的阶段。由此,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在全球工程机械产业中的影响力将迅速提升,取得全球工程机械行业的话语权。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海外并购就已逐步成为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重要方式,虽然不乏成功案例,却也着实存在不少失败的教训。如2004年,上汽集团以5亿美元的价格高调收购了韩国双龙48.92%的股权,但此次收购一度导致双龙员工罢工。此后,柳工在对波兰HSW工程机械业务单元进行收购时曾一度暂停。一番波折后,双方才最终达成共识。
  
  分析师认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经验越来越丰富,而这些失败的案例就越需要得到正视并加以分析,在此基础上,应允许一些失败的存在。
  
  尽管现在中国企业对并购的理解与认识已趋于成熟与理性,但风险依旧时刻存在,并购仍需谨慎。业内人士表示,世界范围内的企业成功的并购案例其实并不多。我国工程机械企业一定要明确目标:为什么需要那个企业?能不能控股?资金问题能不能解决?因此,海外公司的收购要慎之又慎,尽可能规避风险,才能真正做大做强。无论如何,并购给了国内企业近距离参与国际市场的机会,也将推动完成工程机械十二五发展战略的目标———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由粗放型、模仿型、数量型向科技创新型、质量型、效益型转变。

(来源:互联网)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