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紧固件行业钢铁材料新型商业模式初步成熟

紧固件行业钢铁材料新型商业模式初步成熟

      2012/3/1 20:04:48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79

中国阀门网

 内容摘要:2011年“人民币升值”、“成本上涨”、“融资难”等成为了年度热门关键词,对于我国紧固件行业来说可谓是在逆流中前进,在艰难中前行。与此同时2011年又是我国“十二五”计划开局之年,行业总体上保持了较平稳的发展。
  
  1、基本格局----从“两头小中间大”到“两头大中间小”。
  
  ⑴历史延革--我国金属材料流通业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①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1949-1979),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在特殊时期保证了国家的经济建设,这一时期特点是:统一计划、统一价格、统一分配、统一调拨的四统一体制;
  
  ②改革开放前22年(1979-2001),经历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条件下流通业的探索时期(1979-1988)——其特点是:双轨制,钢厂计划内实行国家统一价,超计划生产部分实行市场价、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过度时期(1989-1993)——特点是逐步取消国家定价实行企业自主定价、金属材料流通业全面发展时期(1994-2001)——特点是推出代理制,国企改制,原物资系统干部大量下海,钢贸企业大发展;
  
  ③加入WTO以来,中国金属材料流通业逐步进入融物流理念的现代流通阶段,特点是:“以产顶进”(经批准的钢厂将钢材直销给加工出口企业,免征17%增值税)的后5年;多种所有制形式共生共长,现代物流模式出现,钢铁物流园、钢贸城。
  
  ⑵流通方式现状——“两头小中间大”。是指从钢厂到紧固件生产企业直销的比例较小,以海盐地区近三年统计为例,钢厂与紧固件生产企业直销量占总量的比例分别为22%、27%、26%,三年平均为25%[嘉兴(不含海盐)、宁波地区相对要高2-3个百分点,温州地区要低2-3%]。也就是75%的紧固件钢铁材料流通主要依靠各类贸易商(包括钢厂的贸易机构中转到用户)完成。主要原因是:
  
  1、大规模紧固件生产企业较少;
  
  2、流通领域集中度太低,缺少大批发商、大物流商、大零售商;
  
  3、钢厂对紧固件用材料生产的无序竞争。
  
  ⑶流通发展趋势--“两头大中间小”。“十二五”期间我国钢铁产业和紧固件行业都面临调整振兴、由大变强的历史发展机遇,紧固件钢铁生产企业和紧固件产品生产企业的集中度都会大大提高,与此相配套的流通模式也都将运营而生,未来紧固件钢铁材料流通的基本格局将从“两头小中间大”逐步发展为“两头大中间小”。具体发展方向是:
  
  1、用供应链原理,组织由供应商、生产商、物流商、金融商、批发代理商等形成的供需联盟;
  
  2、创新的流通方式和手段,包括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佣金代理、联盟经营等;
  
  3、大钢铁贸易商的出现,从依靠关系、喝酒、哥们义气发展为靠知识、管理、机制、人才、模式、网络。
  
  2、未来定位----从无序竞争到分工协作。
  
  紧固件钢铁材料流通基本格局的变化,决定了流通中的各类主体角色也将发生变化:
  
  ⑴钢铁生产企业是紧固件钢铁材料流通的重要主体。
  
  ①将加快开发培育“门当户对”的终端企业,逐步向以订单定产的生产模式转变;②加快发展营销网络(非自营)和完善管理;
  
  ③改革现有钢厂贸易机构。
  
  ⑵紧固件产业发展需要专业大型钢铁流通平台的出现。
  
  ①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
  
  ②能代表直接用户的利益;
  
  ③机制、理念是领先的;
  
  ④参与者是互利共赢的。
  
  ⑶中小专业钢铁贸易商将重新定位。
  
  ①大型钢贸平台为主导、中小型流通企业为补充,是将来流通行业的一个比较理想的模式;
  
  ②随着宏观调控的深入、钢铁生产行业集中度的提高,市场价格波动的幅度和频率将会相对减少,简单地做买卖贸易,生存空间将会被压缩,因此多数专业钢贸商将向钢铁贸易服务商方向转化;
  
  ③现有部分借助钢铁贸易平台,实际在从事“资本运作”的中小钢铁贸易商将逐步出局。
  
  小结:紧固件钢铁材料流通基本格局和未来定位的转变,为省协会联合产业链各方,探索共同参与、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新型商业模式的时机已初步成熟。

(来源:互联网)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