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中非经贸合作稳步前进

中非经贸合作稳步前进

      2006/11/8 0:00:01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166

中国阀门网

  作为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三届部长会议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非企业家大会在北京圆满闭幕,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出席了闭幕式暨项目签约仪式,见证了中非企业家大会的成功举办。据中国贸促会会长万季飞介绍,这是中非开展全面经贸合作的最大一次盛会,近1500名中非企业家参加了对口洽谈。
  
  中非合作 机会多多
  在致闭幕词中,万季飞对本次中非企业家大会的成功举行表示祝贺。他强调,中非领导人与工商界代表高层对话会暨第二届中非企业家大会召开,进一步使中非经贸关系稳步前进。他表示,根据中非的实际情况,双方加强经贸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具有现实意义,也将对世界的繁荣与发展做出贡献。
  万季飞介绍,有近1500名中非企业家参加了企业之间的对口洽谈,在各自的行业领域里面有针对性的进行了交流和探讨,气氛十分热烈。这充分表明了第二届中非企业家大会促进了中非之间的友谊,为中非企业间的合作创造了机会。
  万季飞希望各位企业家将本次中非企业家大会的成果和信息带回各自的岗位,继续为促进中非经贸合作做出贡献。他强调,各位中非企业家在以后的交往过程中再接再厉,寻求合作,为中非经贸关系再创辉煌。
  
  中非经贸合作逐步深化
  在中非企业家大会期间,中国贸促会会长万季飞和非洲工商会联盟主席麦斯里签署了合作协议,正式宣告中国-非洲联合工商会成立。
  据悉,中国-非洲联合工商会是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简称中国贸促会)与非洲商业、工业、农业、服务业商会联盟(简称非洲工商会联盟)共同组建的,旨在创建并发展中国和非洲工商界在贸易、投资、技术转让、服务业、工业等领域开展合作的综合性框架,推动中国和非洲间的商务活动。
  据相关人士介绍,双方就合作协议将建立信息及时交流的高效渠道;为企业提供双向互惠且持续的技术及其它专业支持;组织交易会、展览会、研讨会等商务活动。此外,协议还明确双方要了解中非企业需求并通过各种方式帮助企业以及鼓励中国和非洲企业通过非诉讼手段如协商、仲裁和调解等解决争端。
  记者了解到,成立“中国-非洲联合工商会”是中非合作论坛重要后续行动之一,是由非洲方面在2000年论坛第一届部长级会议上提出,并写入《中非经济和社会发展合作纲领》。2003年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通过的《亚的斯亚贝巴行动计划》再次确认应推动早日成立中非联合工商会。2005年4月,在非洲联盟的倡导下,非洲44个国家工商会联合成立了非洲统一的工商会组织——非洲工商会联盟。经双方共同努力,在2005年12月初,中国贸促会与非洲工商会联盟签署了有关成立中国—非洲联合工商会的谅解备忘录,并在本届中非企业家大会上正式签署合作协议。
  据记者了解,中国贸促会一直致力于并积极推动中非经贸交流与合作。目前,贸促会已与非洲20个国家的31个工商会签订了合作协议。中非双方将会逐步完善中非联合工商会这一机制,充分发挥其沟通、协调和促进作用,使其成为中非开展务实经贸与投资合作的有效平台。
  
  签约19亿美元
  据悉,在第二届中非企业家大会上,近1500余名中非企业代表就农业、矿业、能源、水利、建筑、交通、汽车、电子、通讯、机械、纺织、轻工业、医药、金融等14个领域的合作进行了洽谈交流。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中国土木工程集团公司、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总公司、中国有色矿业集团等11家中方企业与非洲国家企业签订了14个合作协议,共计金额约19亿美元,项目覆盖基础设施建设、通信和技术设备出口、资源开发、金融保险等领域,涉及埃塞俄比亚、埃及、南非、尼日利亚、肯尼亚、加纳、赞比亚、乌干达、塞舌尔、莱索托、佛得角等11个非洲国家。
  据了解,首届中非企业家大会于2003年12月在埃塞俄比亚举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大会,来自17个国家的部长、商会主席和中非企业家代表就谋求经贸合作新举措、开拓新市场等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共有13家中方企业与对口的非洲企业签订22个项目协议,涉及金额达10亿美元。
  
 

 

(来源:商务部)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