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市场评测 > 我国节能电机的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节能电机的未来发展趋势

      2012/2/19 21:57:13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65

中国阀门网

  2011年10月13日,“中国电机系统节能挑战项目”在北京召开电机系统节能技术研讨会暨“中国电机系统节能挑战项目”结题会。因为轨制、技术、企业意识等多方面原因,我国电机系统节能改造改进空间很大。为推动电机系统节能工程的实施,由中国尺度化研究院、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工业委员会、联合国产业发展组织中国投资促进办公室、葡萄牙科因布拉大学等单位共同设计实施了欧盟SWITCH—ASIA项目框架下“中国电机系统节能挑战项目”。此外,电机系统效率低下,长期低效率运行。若实现运行效率进步2个百分点,将在全国范围节电200亿度。但具备设计、出产、测试高效电性能力的企业只有30-50家。一些产业电机系统用户对电 机系统节能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缺乏熟悉,或对进行电机系统节能改造的技术题目存在障碍,并且缺乏有效的信息平台分享电机系统节能改造方面的成功经验。与发达国家比,均匀效率低3-5个百分点,运行效率低10-20个百分点。电念头日益向高机能、高精度、大容量、小型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电机系统题目多节能潜力大我国电机产品种类繁多,但效率不高。近年来,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普遍趋向加速各类电念头的更新换代,革新电念头的传统结构,将带有信息处理和控制功能的装置与电念头集成一体,成为机电一体化产品,已成为电念头发展的必定趋势。电机系统匹配不公道,大马拉小车现象严峻。
  
  据先容,从上世纪90年代始,美国开始启动电机改进计划。目前我国约有1亿台产业电念头,2500万台压缩机,3000万台风机和泵。项目实施3年来,超过1500家产业电机用户受益,实现年减排量超过100万吨二氧化碳。目条件高前辈技术主要依靠入口,价格昂贵,好的技术应用不广泛。
  
  中国尺度化研究院资环分院院长助理张新在发言中表示,我国高效电机市场规模仅占全部市场的10%-15%,而且这些高效电机90%用于出口。电机是重要的产业耗能设备,广泛应用于泵、风机、压缩机、传念头械等领域,其耗电量约占中国整个产业电耗的60%以上。市场调查表明,高效电机和普通电机的销售价格分别为70元/kw-90元/kw和约40元/kw。“从项目的400个案例来看,电机改进的潜力很大,几乎在一半左右。 ”张新说。电机系统节能海内工程被列为我国“十二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之一,是国家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领域。
  
  为期3年的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通过财政补贴方式,加强高效节能产品的推广使用,进步用能产品能源效率。二是开展组织层面的温室气体量化核算工作。目前共有282个电机出产厂家进行了电性能效标识存案,在存案的电机中,3级占到了97.22%,一级只有0.07%。
  
  多种手段推广发展高效电机因为电机使用量大面广,国家发改委十分正视高效电机产品的推广。据尺度化研究院相关人士先容,我国电动性能效等级共分三级,一级能效最高。
  
  推广高效电机意义不只在于进步能源效率,促进节能减排。能效标识于2008年6月1日开始实施,主要常见于家用电冰箱、房间空气调节器、电动洗衣机等。温室气体治理将成为上市公司的可持续讲演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曾表示,今后3年,对能效等级为1级或2级以上的空调、冰箱、平板电视、电机等10类产品进行推广。
  
  专家建议,电机企业可以考虑开展如下工作。研讨会上,欧盟驻华代表处商务、能源和环境部长李明对“中国电机系统节能挑战项目”做出积极评价:“经由三年的努力,中国电机系统节能挑战项目建立起一个全国性的电机系统节能信息平台,匡助用户了解电机系统节能改造的技术方法,促进用户、节能服务公司与节能治理部分之间的沟通合作。一是开展产品碳足迹评价(产品碳标识),以应对可能来自发达国家或一些组织的商业要求(绿色商业壁垒)。加强尺度及配套政策的实施力度,进步电机系统的运行效率,为中国的节能战略做出了积极贡献。 ”


(来源:互联网)

热门关键词:阀门 阀门资讯 阀门新闻 泵阀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