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市场评测 > 我国模具加工设备迎来广阔市场空间

我国模具加工设备迎来广阔市场空间

      2011/12/27 11:52:09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67

中国阀门网

模具为单件生产,有对特定用户的依赖特性,其流程特点为:每件模具产品复杂,单价高,产品按照订单提供、按照用户要求进行创新和改型结合的设计,到用户处安装调试。在整个流程中的修改与调整,随时监控更显得重要,这就对模具加工设备、测量设备有其特殊要求。


  模具加工设备市场达100亿元美元

  我国模具生产工艺装备水平低,需要大力发展,添置大量先进装备。据有关机构发布,2005年我国机床(含成型机床)生产厂家约870家,销售收入591亿元,机床总产量45万台,比上一年增长12.7%,其中数控机床产量约6万台,同比增长14%。2005年进口机床11.65万台,同比减少9%。预计2006年国内机床消费总额将为120亿美元左右。

  目前,三资企业多使用产地为日本、欧美的模具加工关键设备;民营企业经过创业阶段的原始积累,随着模具水平的提高,模具订单向高水平延展,也从过去较低水平的国产产品,升级换代为日本、欧美的模具加工设备。现在,韩国的机床在我国模具行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国产数控机床伴随水平的提高,也已开始被一些模具企业选用。模具行业固定资产投入与模具增长的产值比例全行业平均大致为1∶1,快速发展期及上升强劲的企业的投入可达到1∶1.5,甚至1∶2。在固定资产投入中,模具加工设备的投入在80%以上,2005年其80亿元的销售额增长,就意味着100亿元左右的模具加工设备需求,模具企业的投入是长期持续的。

  目前,国内金切机床企业500家左右,数控金切机床生产企业150家左右,有能力制造模具加工设备的企业也有数十家,但在进入模具企业的机床产品远没有达到这个数字。100亿元的模具加工设备市场还远没有得到国内设备企业的重视。

  重点发展领域对设备需求不一

  未来模具的发展趋势向模具加工设备提出了特殊要求:一是模具成型零件的日渐大型化和零件的高生产率要求一模多腔,致使模具日趋大型化;二是模具加工的模具钢材料硬度高,要求模具加工设备具有热稳定性、高可靠性;三是复杂型腔和多功能复合模具要求加工编程程序量大,具有高深孔腔综合切削能力和高稳定性;四是高动态精度。

  模具产品未来重点发展的领域对模具加工设备有着各自的要求。

  汽车覆盖件模具

  为满足汽车工业的持续发展,为大量新车型制造的汽车覆盖件模具必将高速发展,要求汽车覆盖件模具企业加工周期更短,加工精度更高。目前,龙门数控铣床、五面数控铣床、高速数控铣床、龙门三坐标测量机、三维五轴激光切割机以及研配压床等为重点需求的加工设备。同时,与之配套的高品质的控制系统、数控机床网接cam软件都有很大的市场。

  大中型精密塑料模具

  大型精密塑料模具主要为汽车和家电等行业服务,为汽车制造保险杠、仪表板、油箱、方向盘等模具,为彩电、洗衣机、电冰箱、空调等家用电器服务的大中型塑料模具。从目前能力来看,国内制造模具占市场份额的60%左右。高速加工机床、数控镗铣床、加工中心、大型电加工机床、深控钻床、数控磨床、试模机、测量设备和扫描机等关键设备及cad/cam/cae软件市场不可小视。

  中小型精密模具

  这类模具种类很多,服务面很广,高速发展的信息产业制造业、机电工业是它们的最大市场。移动通信设备、微机、显示器、集成电路等产品对中小型精密模具有强大需求,使这类模具制造企业对一些精密设备保持强劲的购买力。高精密加工中心、高精密数控磨床(坐标磨、光曲磨、成型磨、平面磨)、高精密电加工机床、高精度测量设备、模具钢热处理设备和表面强化设备、设计加工软件等都有很大的市场。

  其他精密模具

  随着铝、镁及其合金的广泛应用,铝合金、镁合金铸造模具(多数为压铸模)快速发展;随着建筑业的突飞猛进,新型建筑建材大量需求,异型材模具、塑料管路模具等也快速发展;随着汽车行业对子午线轮胎的需求量大增,子午线轮胎模具(特别是活络模)发展速度也必将进一步提高。与之相适应的模具加工设备如高速加工机床、数控车铣床、加工中心、精密电加工机床、测量设备和扫描机等也将市场广阔。

  模具标准件

  目前国内已有较大产量的模具标准件主要是模架、导向件、冲头、推杆推管、弹性元件等,汽车模具用含油导板、斜楔等,这些产品不但国内配套大量需要,出口前景也很好,未来几年将继续大力发展,国外的大型模具标准件企业已开始抢滩中国。今后,模具标准件使用覆盖率从目前的约45%提高到2010年的60%。为此,加工中心、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控镗铣床、无心磨、外圆磨等也将有很大的市场。

(来源:互联网)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