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阀门网】
内容摘要:对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过去的十年,有人用“黄金十年”予以评价。如果用数据加以佐证的话,这个称谓是当得起的。如果用故事进行描述的话,也会留下诸多的精彩和可圈点之处。
随着河北宣工集团的24台高驱动推土机完成了组装、调试、检测,价值2000多万元的产品驶离海岸、出口国外。这是今年宣工高端产品出口最大的一笔订单,目前已经累积出口产品110台,实现销售额8500多万元。虽然欧美经济不景气已使中国工程机械出口量小幅下降,加之国家采取的宏观调控政策,行业景气指数已由今年1月份的66%下滑至10月末的-21.2%。但是,中国机械联合会副会长蔡惟慈坦言,产能快速膨胀已成机械行业的最大挑战。
十年来,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企业从名不见经传到进入世界三强,产品从规格单一到基本形成较完整的体系,行业顺应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时代需求,经历了直线向上、从量的积累到逐步开始追求质的提升的可喜局面。
十年来,有关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速度的预测,往往也成为业内专家令人惊叹的“跌眼镜判断”之一,“预测没有发展快”是行业惊人发展速度的真实写照。
的确,经过“黄金十年”的积累,行业内龙头企业已经开始了全球化布局,行业竞争能力也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行业也被公认为中国机械装备工业中最具国际竞争能力的子行业。但“黄金十年”毕竟过去了。那么,此时除了有盘点后的享受外,是否需要更多些的理性与冷静,思考和沉淀,而不是简单地喊出9000亿、15000亿或者是20000亿之类的口号,再热情而盲目地低头向前冲呢?如果一味猛冲能够实现高额市场销售的话。
注重过程,做好过程,这是很多事业成功的前提。当结果在人们心目中变得不是那么惟一重要的时候,美好的结果有时会在不期然间自然降临。在惊叹十年来工程机械行业所取得成就之余,其实一些并不和谐的东西也不能熟视无睹,比如一年60多万台的挖掘机设计产能、高达2000亿元的应收账款等。
应该看到,目前工程机械行业在产品服务能力上还有许多空白之处,在制造与服务的许多领域仍需不断地精耕细作。在强调规模化的同时,细分市场的切入同样会是一篇大文章。那里或许会有令人意想不到的价值发现。从这个意义上说,追求差异化的发展方式,追求做大以价值为驱动力,工程机械行业的下一个十年会不会是“钻石十年”呢?
为此,本报将从本期开始特约记者文章,以题为《映像·工程机械》的专栏形式深度梳理行业过去十多年的发展脉络;以具体子行业及典型企业为坐标,剖析其成长、发展和沉浮,力求以客观、公正的笔触为读者揭示出行业发展过程中带有规律性的现象,并对行业未来走向提供判断。
希望在本专栏推出过程中,能得到业内有识之士的积极参与,本版编辑也将不定期刊登其中的精彩来信,以期与读者形成良好的沟通互动,共同携手为行业缔造另一个“辉煌十年”摇旗助威。
不管是否愿意接受,中国工程机械产业整体增速最快的时期恐怕已告结束。
11月23日,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四届三次理事会在山西太原召开。协会会长祁俊在2011年工作报告中预计,今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将呈现“前高、后低、尾稳”态势,全年保持平稳增长。各主机产品间的运行状况会有区别,但总体趋势接近。全年营业收入将同比增长约17%,达到5000亿元左右。同时对于明年,祁俊表示行业将出现前低后高的走势,全年销售收入仍将平稳增长,比今年约上涨12%。
17%与12%虽然已是不错业绩,但显然这意味着,自2001年开始,十年时间规模增长了十倍的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或许已经告别这段传奇时代,步入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而经过此轮的规模扩张,中国的工程机械企业间也已基本形成较为明晰和稳定的竞争格局。大中小三股力量虽各显其能共生于今天,但行业集中度日渐提高、三股势力间的差距逐渐拉大已是不可阻挡的态势。
超高增长难再复制
站在当下这个时间节点,回望和反思刚刚过去的十年以及研判当下所面临的形势,显得极有价值。
十年前,我国工程机械行业仅有400亿元规模,在全球该行业中的比重可谓微不足道。而十年后的今天,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则以4300亿元规模之巨和十年扩容十倍的成长速度,成为世界最大且最重要的工程机械市场及产出国。
而当前从国内看,由于部分刺激经济政策的逐步退出、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等一系列宏观调控的影响还在继续,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拐点还有待于观察,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相关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增速回落还将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理性回归过程。同时,“三年一砍,十年一限”(即三年一小调,十年一大调)仿佛已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难以绕开的“定律”。
众所周知,伴随房地产业陷入深寒以及高铁项目意外失速,工程机械行业“瘸腿”走过了前高后低的2011年。虽然尚有12月份可以留作期待,但就目前市场反馈的信息而言,今年将不同于之前两年的连续超高增长,全年行业增速出现下滑或许已成定局。而祁俊此时作出同比增长17%的预测(2009~2010年均保持30%左右的增长速度),则更加证实了这一判断。同时,假如最终数据与该预测差异不大,则将再次准确印证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三年一小调”的不变规律。
而三年前的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来袭,同是经过了两年高速增长的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被迫陷入调整;若是将时间坐标再向前推三年,也就是2005年前后,国家采取宏观调控也让不少工程机械企业放缓了步伐。当然,十年前的“大调”也很准确,是时正逢亚洲金融危机末期,工程机械市场更是深受其苦。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