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企业新闻 > 中联重科质量攀登上了世界泵车臂架技术的最高峰

中联重科质量攀登上了世界泵车臂架技术的最高峰

      2011/11/3 10:26:30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35

中国阀门网

 中联重科80米泵车是目前世界上最长臂架的泵车,而且该产品还保持着基于通用底盘最长臂架泵车,最长碳纤维臂架泵车,达到可工作、可销售状态的最长臂架泵车等多项世界纪录。在通用底盘上实现80米级泵送,标志着中联重科攀登上了世界泵车臂架技术的最高峰。
  
  9月28日是中联重科的十九岁生日,中联重科融合CIFA最新欧洲技术自主研发的80米碳纤维臂架泵车,在演示区成功展臂并现场作业表演,英国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官现场测量泵车高度,宣布中联重科80米泵车刷新了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世界上最长七节臂六桥碳纤维泵车。中联重科80米泵车是目前世界上最长臂架的泵车,而且该产品还保持着基于通用底盘最长臂架泵车,最长碳纤维臂架泵车,达到可工作、可销售状态的最长臂架泵车等多项世界纪录。在通用底盘上实现80米级泵送,标志着中联重科攀登上了世界泵车臂架技术的最高峰。
  
  据悉,“融合创新•全球市场”这一战略的核心内容就是,中联重科质量通过整合全球资源,建立适应中联重科质量产品发展和市场发展的全球化采购体系,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培育国际化的经营管理人才,形成中联重科质量的竞争优势;通过收购国内外企业,对各业务部门进行产业整合,发展海外代理商、融资租赁、海外并购,建立起全球性制造、销售以及售后服务体系,致力于售后服务及另配件供应当地化,制定了符合当地实际的销售与服务市场策略;融入本土文化,逐步形成设计、生产、销售三位一体的经营格局,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从而打造国际化的品牌,最终成为真正意义上全球化运营的公司。众所周知,使用性能决定产品的市场前景。中联重科本次推出的80米泵车通过技术创新,大幅提升了产品的使用性能,为用户稳定、安全使用提供了保障。基于仿生6节臂专利技术开发,采用了紧凑型7节臂折叠技术,整车长度较同级别产品短30%,转弯半径更小,场地适应性更好;同时,通过全工况载荷模拟和计算,全面应用CIFA臂架技术,载荷分布均匀,臂架重心较同类产品低10%,整车安全稳定;多级伸缩腿专利技术,在保证支腿跨距的同时,减少展腿面积约35%。
  
  值得称道的是,这款泵车的诞生,完全是基于中联重科质量所拥有的全球专利——碳纤维臂架技术和引进CIFA世界领先的全套工艺流程的结晶。泵车臂架采用的传统高强度钢板存在臂架疲劳开裂的问题,使用寿命有限,特别是1100MP以上的钢材焊接时的焊缝质量无法达到臂架材料的强度,且臂架焊接质量不可控,焊缝易开裂,臂架寿命短。复合材料和轻质合金无疑是超长臂架泵车的未来发展方向,靠提高臂架钢材的强度来实现臂架的长度提升,从技术角度来看大大提高了整车的重量和能耗,已经没有什么空间了。中联重科质量的碳纤维臂架技术可以使臂架实现“无疲劳(NoFatigue)”,使用寿命更是长达20年,大大超过传统高强钢板的使用时间。
  
  目前,6桥通用汽车底盘因承重能力有限,只能支撑传统材料70米臂架泵车的重量,即使忽略对汽车底盘要求高的因素,采用传统钢板制造的80米以上臂架,其总重量将超过90吨,公路、桥梁的通过性和地面的承重能力都将受到很大局限。中联重科质量碳纤维技术的应用,使80米泵车臂架重量减轻40%,与传统70米级泵车臂架的重量相当,这是80米碳纤维臂架泵车技术优势的体现。
  
  值得一提的是,自2008年9月,中联重科质量完成了与意大利CIFA公司的“世纪并购”后,三年来,中联重科质量不仅有效整合了双方的全球资源,在产品研发、工艺革新、战略采购、市场渠道等多方面进行深度融合,同时还坚持自主创新,尤其强调技术的原始性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的再创新,以此发挥科研院所促进行业科技进步的骨干中坚作用,多次引领了国内行业与国际巨头的抗衡。
  
  据透露,不久之后,中联重科将在80米碳纤维臂架泵车平台上不断持续创新,巩固自己的技术领先地位。

(来源:阀门88)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