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走进非洲十周年(上):中国石油集团从这里走向世界

走进非洲十周年(上):中国石油集团从这里走向世界

      2006/11/6 0:00:01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213

中国阀门网】该如何评价和看待中国石油集团与非洲国家10年来的油气合作?对于许多中国石油集团人来说,非洲是企业在国际上展示实力的窗口,是企业国际化人才成长的摇篮,也是各种新技术的催生地。
  
  可以说,非洲是中国石油集团阔步走向国际市场的第一个桥头堡!
  
  走向世界
  
  2006年11月,历史又一次记住中国。在北京,一次高规格的峰会见证了中非几代人的友好。而在一批像中国石油集团一样的中国企业的辛勤耕耘下,这种政治上的友好已经演变成了经济上的共赢。
  
  今天,当人们沿着岁月老人的痕迹深入探究中国石油集团在非洲开展油气合作的历史沿革,许多人惊奇地发现:中国石油集团与非洲国家的友好合作史直接折射出企业实施国际化经营的发展脉络。
  
  关注中国石油集团的海外进程就不能不说苏丹。可以说,这里是中国石油集团走向国际的起点。时间追溯到1996年11月,当面对苏丹政府1/2/4区块对外招标邀请时,当时中国石油集团的决策者审时度势,作出了历史性的选择。从此,拉开了中国石油集团在非洲石油市场角逐的序幕。
  
  各种疑问不是没有:苏丹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脆弱的经济支撑系统,随时会感染的热带疾病……习惯了国内称雄的中国石油集团还缺少运作国际项目的经验和人才,没有金刚钻能揽起瓷器活吗?
  
  迈不出第一步就永远没有第二步。只有先走出去,才能不断扩大;只有作出成绩,才能赢得信誉。在国际石油界的关注中,仅用一年半的时间,中国石油集团就在苏丹配套建成了年产1100万吨的原油生产能力,在11个月的时间内,建成了全长1506公里、年输能力1250万吨的原油长输管道。
  
  1999年8月30日,苏丹1/2/4区第一船原油装船出口,苏丹总统巴西尔参加了隆重的庆典仪式,举国上下一片欢腾。从此,苏丹有了自己的石油工业,由原油进口国一跃成为原油输出国,实现了苏丹几代人的石油梦。
  
  2000年5月,完全采用中国装备和标准的年加工原油能力250万吨的喀土穆炼油厂建成,并且一次投产成功。从这一天起,苏丹石油产品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宣告终结,也标志着中国石油集团开拓海外炼油市场走出了第一步。
  
  苏丹项目的成功,成为中国石油集团与非洲国家开展合作的经典范例。以苏丹为起点,中国石油集团逐步走向乍得,走向阿尔及利亚,走向毛里塔尼亚……如今中国石油集团已经在非洲13个国家开展油气合作和从事石油工程技术服务,累计投资超过50亿美元。
  
  走向和谐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已经意识到,当今国际成功的合作一定要建立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只有实现双赢,才有更广阔的合作前景。
  
  中国石油集团在非洲石油项目合作中确立了“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的合作理念,在项目运作过程中,以真诚赢得了项目所在国人民的信任。
  
  这样一个理念已经在中国石油集团许多海外项目中成为现实,那就是开展公益事业,发展当地经济,造福当地人民已经成为中国石油集团进行海外投资的重要内容。
  
  为改善当地医疗卫生条件,方便油田周边群众就医,中国石油集团在苏丹相继投资建成了KRC友好医院、富拉友好医院等4所医院,集团所属的工程技术服务公司也在施工所在社区向居民赠送药品,派医务人员为当地群众免费接种各种预防疫苗……短短几年的时间,中国石油集团的品牌就在苏丹声名鹊起。
  
  中国石油集团在苏丹的企业时刻关注发展当地的教育事业,在油区投资兴建了多所小学。喀土穆炼油厂为苏方员工建设了一所面积达1024平方米的小学,苏丹3/7区项目在前线油田周边地区捐资建立了两所公益学校,苏丹1/2/4项目援建了22所学校,为6.5万名适龄儿童提供了上学机会。
  
  对于许多当地人来说,对中国石油集团从感知到认知,首先是从自身生活条件的改善开始的。几年来,中国石油集团一直致力于解决当地居民的一些实际生活问题。苏丹南部居民吃水是个多年的“老大难”问题。在苏丹6区进行作业的公司坚持常年在旱季利用生产用车,为边远地区一些极度缺水的村落送水,保证他们的生活需要。喀土穆炼厂在尼罗河边的净水厂单独增加了一条管线,专门供应当地居民饮水,使几百年来一直饮用尼罗河水的居民喝上了经过净化的水。
  
  据不完全统计,仅仅在苏丹,中国石油集团海外公益事业的受益人数就已经超过150万人。苏丹总统称:“中国石油集团不仅给苏丹带来了石油,也给苏丹带来了和平。”
  
  而中国石油集团的公益活动也得到了回报。许多当地群众自发地巡护输油管线、保证输油安全,使苏丹的项目得以顺利实施。一个双赢的新局面正在中国石油集团在非洲的许多项目中凸显出来。
  
  走向未来
  
  10年间,中国石油集团完成了从“走向世界”到“融入世界”的艰难历程。
  
  在创业初期,以“打造国际化劲旅,建设有规模实力的海外军团”为目标,中国石油集团开始在非洲许多国家全方位地开展机会研究,仔细论证,谨慎投资,迈开大步挺进海外市场,很快就成为国际石油市场上一支新兴的不可忽视的力量。
  
  而在与外国公司的合作中,中国石油“海外军团”逐渐从稚嫩走向成熟。
  
  在切入点的选择上,根据自身特点,中国石油集团从老油田开发和提高采收率入手,逐步进入风险勘探领域。在进入的规模上,从尝试小项目到涉足大中型项目。在业务范围上,从油田勘探开发逐步扩展到炼油化工、管道运输、成品油销售等领域。在合作模式上,从单一的服务合同扩大到租让、合资和产品分成等多种模式……
  
  10年间,中国石油集团在非洲积累了国际上不同规模、不同类型项目的组织管理和运作经验,参照国际惯例并结合企业实际建立起一系列管理规定,规范了企业管理行为,形成了全新的管理模式。
  
  这是中国石油集团在国际市场收获的最为宝贵的一笔财富。
  
  人们看到,自1998年至今,中国石油集团不仅每年都选派非洲国家当地员工到中国及第三国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当地员工的技术操作水平,还专门选送一批苏丹学生到北京的高等学府学习。人们欣喜地看到,中国石油集团为当地培养的石油勘探开发、炼油化工生产、物探、钻井、工程施工等各类专业人才,已经为非洲各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石油工业的崛起,也拉动了当地其他产业的成长。中国石油集团在苏丹投资建设的聚丙烯项目全部采用中国技术和装置,翻开了苏丹塑料加工史的崭新篇章,也给苏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可以说,正是广袤的非洲热土成就了中国石油集团今日在国际市场上的辉煌,而中国石油集团也以石油人特有的真诚和执着,回报了非洲这片充满温馨的土地。10年磨砺,双方经济上的共赢有目共睹,而更重要的是,这里已经成为双方加深感情的一个纽带和节点。
  
  在走向未来的进程中,中国石油集团与非洲的油气合作将随着双方友谊的递增获得更深入、更广泛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双方过去10年的合作只是迈出了第一步,但也是最要紧、最值得回味的一步。
  

(来源:中国石油报)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